舞台与影视之间 青年演员跨了什么“界”
发布时间:2025-10-24 09:53:47 浏览量:1
舞台剧演员去拍影视剧、短剧,就是不务正业吗?
前段时间,此类话题在观众中引发了讨论。有人认为,青年演员放弃舞台去拍影视剧,难免有追求流量、名利之嫌,是对正统表演艺术的降维;也有人认为,演员要做的就是把戏演好,在合理安排工作的基础上,拍影视剧与演舞台剧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种种争论的焦点,在于观众对表演艺术媒介的认知差异,也折射出了在表演艺术媒介愈发多元的当下,青年演员职业选择面临的现实问题。
需要明确的是,影视表演与舞台表演两者在技术层面确有差异,但艺术价值并无高低之分。舞台剧强调现场即时性、肢体表达与观众共情,要求演员在数小时内保持极致专注,这种一镜到底式的表演体验对演员的表演耐力、情感持久力等提出综合考验。影视剧则通过镜头语言、剪辑节奏构建叙事,它与科技发展紧密结合,重复拍摄和后期制作降低了演员的单次表演压力,却在技术层面提出了与舞台表演截然不同的要求——演员必须在非连贯的拍摄顺序中保持角色情感的连贯一致。
表演艺术媒介的丰富发展,可以让更多不同特质的演员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网络时代,影视行业凭借强大的传播力,能在短时间内跨越地理界限,触及全球观众,相较于舞台戏剧具有更鲜明的市场属性,从业者也有更多机会快速获得知名度和物质保障。
从个体层面看,如此“跨界”是青年演员适应行业变化的表现,无可非议,关键在于做出符合自身的理性选择。但无论选哪条路,都应警惕“只求流量,不顾质量”的倾向,扎实的表演功底才是不二法门。20年前国内影视行业初兴之际,不少崭露锋芒的青年演员,如今仍是戏剧舞台上的中坚力量。当下,也不乏舞台剧目选择青年影视演员担纲主演。舞台与影视之间的界限持续变化,待潮水退去,过硬的本领才是演员“跨界的本钱”。舞台表演需要更强的肢体与声音表现力,影视表演注重细微的面部表情和自然的情感流露。青年演员应当客观评估自己的优势所在,而非盲目追随市场潮流。
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舞台艺术与影视表演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舞台经验能够提升演员的表演深度和连贯性,影视工作则磨炼演员的细节把控和自然表现。当前,培养戏剧与影视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不少艺术院校的表演人才培养方向,部分艺术院团也鼓励青年演员在保障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尝试更多类型的表演工作。
在瞬息万变的演艺行业中,青年演员既需要审时度势的智慧,也要有坚守艺术的初心。随着科技不断创新,表演艺术的媒介边界或将进一步扩展,适应性和可塑性强、综合实力过硬而非依附特定媒介背景的演员,或许能更好地应对行业的新挑战。业界不妨以更加开放的视角看待这些“跨界”的尝试。(郑孑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