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鹤舞永春:一个拳种的传承与突围

发布时间:2025-10-20 23:17:54  浏览量:1

右手轻抬,微微抚摩,迅速一拉一转再往前一送。孩子哇地哭出声,苏瀛汉拍拍孩子的头:“桡骨半脱位,好了!”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免费。

在永春县八二三东路八角亭边,苏瀛汉的骨伤科诊所隐藏在脚手架与欧式立面改造的喧嚣中。这位白鹤拳潘世讽一支的正宗传人更愿意称自己为“骨伤科大夫”而非拳师。武医同源的传统在这位老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他守护的,是一门已流传三百多年的武术瑰宝。

面对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苏瀛汉曾陷入两难:

一方面,白鹤拳传承无人,日渐式微;另一方面,又恐其成为经济转型期的商业消费对象。

然而近年来,永春白鹤拳却走出了一条活态传承的新路,成为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生存样本。

永春白鹤拳起源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由少林拳师方种之女方七娘所创。

相传方七娘在“白练寺”织布时,见白鹤飞栖梁间,以梭盒投之,被白鹤闪跳而过;又掷经纬尺,被白鹤展翅弹落。她感触之余,在少林拳法基础上,创出别具一格的“白鹤拳”。

这种拳法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历经三百余年传承,衍化出福州鹤拳、日本空手道刚柔流和广东咏春拳。正是《叶问》系列电影让咏春拳声名大噪的同时,也让人们追溯起它的源头——永春白鹤拳。

“现在孩子们对白鹤拳的喜爱超乎预期。”港永幼儿园园长郑晓燕介绍,暑假兴趣班原计划开设两个班,因报名人数远超预期,增至三个班,共有120个孩子参加。

校园成为白鹤拳传承的主阵地

永春县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推行白鹤拳操,多所学校已实现常态化教学。更具战略眼光的是,永春县与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开设白鹤拳大专学历班,首创武术传播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模式。

这套教育体系已构建起“中职—高职”衔接的现代传承体系。在永春职业中专学校仙岭校区,学生们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练习白鹤拳,实现“文武兼修”。

2025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上,福建省武术队运动员黄嵩苑展示了福建体职院与永春县政府共同创编的永春白鹤拳竞赛套路,以9.60的高分摘得女子南拳项目桂冠。

裁判组评价该表现为“传统底蕴与现代竞技的完美融合”。这套竞赛套路在保留白鹤拳“弹抖劲力、形神兼备”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竞技武术的节奏变化与高难度动作,形成“刚柔并济、动静相生”的技术风格。

大羽村——永春白鹤拳的发祥地,通过成立美丽乡村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推出白鹤拳体验项目“功夫CS”、武术游戏活动、经典套路表演和体验等旅游项目。

“功夫系列”产品包括“功夫吉祥娃”、“功夫蜂蜜”、“功夫金桔”等,年均吸引3万多人来大羽村学习白鹤拳。影视创作也成为推广白鹤拳的重要媒介,《永春白鹤拳之擎天画卷》、《极品师徒》等电影以及156集动漫电视剧《永春白鹤拳之五色羽传奇》相继问世。

永春白鹤拳已远播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吸引数千名“洋弟子”前来永春学习。2023年,永春县评选出14名国外白鹤拳非遗传承人,他们来自马来西亚、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家,助力白鹤拳在海外的传承与发展。

“白鹤拳招式飘逸灵动,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来自德国的“洋弟子”魏玉荻学习白鹤拳已14年。2025年永春功夫祖师方七娘诞辰日的祭祀活动上,她献上一段白鹤拳表演,向始祖表达敬意。

这种“线上+线下”的国际化传承模式,让白鹤拳跨越重洋,成为连接海外华人与中华文化的精神纽带。

永春白鹤拳的成功传承提供了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生存的重要启示:

活态传承关键在于与当代生活深度融合

永春白鹤拳通过进校园、创新竞赛套路、文旅融合、国际化传播等多元路径,实现了从“活下来”到“活出彩”的转变。它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跃在校园、赛场、乡村和世界舞台上的文化生命力

苏瀛汉曾担忧的传承困境正在被破解。当年他小心翼翼守护的技艺,如今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社会。传统武术不再仅仅是师徒间的口传心授,而是成为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实践。

结语

永春白鹤拳的传承之路印证了一个道理:

传统武术的价值不仅在于技击本身,更在于其承载的文化记忆和身心修养之道。

当白鹤拳在孩子们的笑声中传承,在国际赛场上绽放,在乡村文旅中活跃,我们已经看到,传统武术完全可以与现代社会和谐共生,甚至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永春白鹤拳的活态传承表明,传统武术拥有的不是尘封的过去,而是可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