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北北:舞台

发布时间:2025-10-24 18:22:00  浏览量:2

国庆期间,在杨浦滨江偶遇了一场马路音综,素人的演唱、简单的伴奏,给人的愉悦却胜过了大明星演唱会。

首先是场地氛围好,小小的半开放式咖啡吧,歌者1人,伴奏2人,内外场听众不过20多人,但小小的规模反而有种“家庭”感,就如夏夜民宿,客人和主人一起闲坐在底楼庭院,看露天电影的感觉。本场是梁静茹歌曲专场,除了主持和伴奏,其他上台表演者均为女性,她们穿着素净,不知是不是事先约好,均选择了纯色服装,简简单单的衬衫或是T恤牛仔裤,没有明显的妆容,甚至可能就是素颜上场,演唱时拿着手机看歌词,那种放松感就像白领下了班顺路过来客串一曲。与其说她们在表演,不如说在分享,分享青春往事、分享心动记忆。

听完这场音综,我突然就能理解短剧的爆火。因制作成本所限,短剧的布景道具乃至服饰往往都是简版,很多短剧演员并非科班出身,他们真诚放松的演绎反而让观众有亲切感和代入感,不乏盛赞一些素人的演技胜过流量明星的弹幕评论。真实,最为动人。

马路音综和爆火短剧让我们看到,一些有歌唱或表演天分的人或因种种原因没走上专业道路,但也找到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哪怕他们的台风和专业水准距离大歌星甚远,却更易打动大众,更易共情大众:普通人也有过人之处,也能绽放独属于自己的光芒。当我代入故事时,可以想象自己是主角,站在舞台的中央,谁说精彩的故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我普通,但也善良、正直、勇敢。

新大众文化给普通人提供的舞台,让我想起《1980 我们这一届》带来的相关阅读体验,这本非虚构书让我看到那些已站在舞台中央的人如何轻拿轻放、脚踏泥土。感谢南妮老师所赠纪念珍藏版(2024年再版),该版本对2014年的首版进行了增补,共收录复旦大学1980届中文系88位才子才女书写自己的90篇文章,让我不仅看到了百样人生,更读到了超凡心态。

1980年是高考恢复的第四年,在这一年能考上复旦,而且是中文系,那是何等让人骄傲,“出道即巅峰”用在他们身上再恰当不过。毕业30年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继续攀爬高峰,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而当我们高山仰止时,他们却在字里行间表述着自己的“普通”,这种谦逊和自我祛魅的态度让人读之深感震撼。书中有两篇文章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作者均选择写自己的日常而非职场,一位贴出了女儿的作文,另一位(即南妮老师本人)则写了当年夫妻俩一起给女儿送考的事。她们在职场均有建树,但不提成就只聊家常,在烟火气中凸显智慧:心若安放,何处不是舞台。

栏目编辑:郭影 文字编辑:郭影 蔡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