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建功自贸港】刘磊:自贸港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实践舞台
发布时间:2025-10-24 23:37:07 浏览量:1
扬帆自贸港,才聚新时代。为深入贯彻海南省“新春第一会”人才大会精神,积极响应《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荟萃之岛建设方案》及相关三年行动方案,“自贸港人才”微信公众号特设《人才建功自贸港》专栏。
此专栏将全方位展示自贸港人才风采,以真实、鲜活、有温度的内容,讲述人才与自贸港共成长的精彩故事。
希望通过这一专栏,搭建起一个人才交流、学习和成长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才在这里找到共鸣、获得启迪,凝聚八方人才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读者能够关注自贸港、了解自贸港、支持自贸港,共同见证这片热土的繁荣与发展。
自贸港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位人才的参与和贡献,让我们一起关注每一位人才的成长,携手推动自贸港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
刘磊
凭合成生物学技术在海南自贸港创业
破药品生产难题
获大赛奖项
借封关机遇
推成果落地
展人才价值
“海南自贸港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在不久前落幕的2025年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赛区)暨海南省第十一届“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上,由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研究院博士生刘磊创办的海南质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设计生物合成——合成生物学驱动的高效环保酶制剂与原料药生产平台项目”一举夺得初创组一等奖。
刘磊在2025年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赛区)暨海南省第十一届“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上做项目介绍。受访者供图
这不是刘磊第一次站上领奖台。2024年9月,他带着这个项目参加“崖州湾杯”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特等奖。正是那场比赛,让他下定决心把技术从实验室推向产业化,同年正式创办了海南质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用更绿色、更高效的方式生产药品。”刘磊解释道。在科研过程中,他发现传统化学合成方法生产药品时普遍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污染重等问题,而合成生物学和酶工程能提供更绿色、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刘磊团队的创新之处在于,他们打造了一个“设计生物合成”平台,就像为生物制造设计一张精准的“施工图”。通过合成生物学与酶工程技术,他们用酶催化替代传统化学路线,不仅提高了产率,还大幅降低了环境污染。
项目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受访者供图
创业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刘磊坦言,团队早期面临资金压力、技术瓶颈和市场开拓三大挑战。“特别是关键酶的筛选与工艺放大,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依托他们的技术平台优势,团队在小试阶段实现了工艺验证,为后续中试积累了宝贵经验。
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为他们打开了新的机遇之门。通过比赛,他们成功获得了政府与园区的科技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为项目持续推进奠定了基础。
如今,刘磊带领的团队已经构建起一个以“结构—路径—酶—工艺”为核心的闭环技术平台。依托该平台,多种关键酶可协同作用于单锅反应,实现多步一体化转化,显著提升研发效率与产业可行性。
项目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受访者供图
“创业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更要学会借助政策、赛事和产业资源,把科研优势转化为落地能力。”这是刘磊在创业过程中最深的体会。
眼下,刘磊正带领团队备战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无论结果如何,参加全国赛是一次难得的历练。”他期待在更高的舞台上与全国优秀团队交流学习,展示合成生物学在绿色制造领域的创新潜力。
随着海南自贸港封关在即,刘磊看到了更多机遇。“封关运作后,贸易、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将更加自由,加工增值免关税、跨境结算便利等政策,将帮助我们在原料引进、设备采购等环节提效降本。”刘磊说。
刘磊表示,下一步将依托自贸港开放优势,完善研发和中试体系,推动科研成果在海南落地转化,用实际行动诠释“以科研报国、以创新兴业”的青年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