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院成为文明实践的生动舞台
发布时间:2025-10-27 14:41:14 浏览量:1
书院,不仅是历史文明的鲜活见证,更是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古代,书院是教育之地、文化之所,是滋养文明的一方沃土;在当下,书院所蕴藏的精神符号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可成为文明实践的生动舞台。
以书院为平台,让文明实践融入生活。可充分发挥书院文化功能,创新文明实践活动形式与内容。在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期间,举办“我在书院过佳节”等文化体验活动,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与内涵。如,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聚焦朱熹与母亲的孝德故事打造“熹光寒韵实践带”,开设“品寒泉・话孝廉”讲座,以马伏熹云湾的12个特色工坊融入建本雕板、建盏制作等非遗手作活动,在动手体验中感悟“孝德”“笃学”等理学精髓,深受群众欢迎。
以书院为载体,打造文明实践沉浸式课堂。可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将书院空间改造为兼具展示、互动、学习功能的文化场域。例如,设置主题展览区,通过图文、实物、多媒体等方式,系统呈现本地书院的发展脉络、名人轶事及传统礼仪规范;开辟研学体验区,邀请非遗传承人、文化学者等入驻,定期开展书法绘画、诗词鉴赏、传统礼仪等沉浸式教学活动,让参与者在笔墨书香中亲近传统文化,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文明内涵的理解。这种沉浸式的课堂,让文明在一场场文化活动中传承、升华,使参与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自觉成为文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展开剩余42%以书院为媒介,让文明实践的舞台更加广阔。可积极推动书院与社区、学校、企业等不同主体的联动合作,打破单一空间的局限。比如,与社区合作开展“书院文化进万家”活动,组织志愿者将书院的经典诵读、传统技艺教学等资源送到居民家门口;联合学校打造“书院研学实践基地”,让学生通过实地探访、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了解书院文化背后的历史故事与人文精神;携手企业举办“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主题沙龙,探讨书院蕴含的诚信、敬业等理念在当代职场中的价值转化。通过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书院不再是孤立的文化地标,而成为连接不同群体、辐射更广泛区域的文明纽带,让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吸引更多人主动参与到文明建设的行列中来。
“书院+文明实践”不必追求“高大上”,而应立足实际,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文明实践融入日常。当书院真正成为市民想来、爱来的地方,文明的种子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内容来源:中国文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