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十四艺节·文华艺苑 | 贴近生活的细节最能打动观众——多部现实题材剧目亮相十四艺节舞台

发布时间:2025-10-27 15:47:14  浏览量:1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期间,多部现实题材佳作精彩亮相。其中音乐剧《逐梦》、话剧《谁在敲门》、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凭借独特的艺术表达与深刻的时代内涵,为观众带来了兼具思想性与观赏性的艺术体验,也展现出现实题材创作的新风貌。

3部作品均以小切口撬动大时代,让宏大叙事落地生活。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原创工业题材音乐剧《逐梦》,聚焦中国高铁发展历程,以总工程师陈雨虹的成长为主线,串联起高铁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到领跑全球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作为一部工业题材舞台剧目,《逐梦》剧中角色依托高铁研制真实人物原型,包括国家卓越工程师、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梁建英,中车长客“大国工匠”李万君父子和谢元立、罗昭强以及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团队等先进个人和集体,生动塑造出新时代劳动者的光荣群像。

话剧《谁在敲门》将镜头对准川东乡村,以许家老人的晚年生活为切入点,通过子女坚守土地或外出闯荡的不同选择,展现城市化进程中一代人的生活和选择。地道的川东方言、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布置,让故事更具真实感。演员细腻的表演将兄妹间的争执、对老人的牵挂等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则对文学经典形象进行当代重塑,以“一碗饭”为线索,展现中国农村从解决温饱到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数十年变迁。喜剧中包裹着深沉的人文关怀,江南乡村风格的舞台一景到底,在欢笑与泪水的交织中,让农民与土地的永恒命题焕发新活力,引发观众对乡村发展的深刻思考。

在艺术表达上,3部作品大胆创新。《逐梦》融流行、说唱、民乐等于一体,同时创造性融合丰富的舞台元素及蒙太奇叙事手法。“我们的舞台设计采用以‘工’字元素为主的巨型钢铁结构,像一个被折叠的意象空间,将厂房、轨道、楼宇等凝练于一体,展现铁路人并肩奋斗和激励奋进的时代风貌。”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常务副团长、艺术总监,音乐剧《逐梦》主演陈思思说。

《谁在敲门》用生活化的台词和肢体语言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剧中对乡村风貌、民俗文化的呈现,让城市年轻观众深入了解乡土中国;《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则突破滑稽戏的娱乐属性,以悲喜交织的叙事风格,让作品既有笑点又有泪点,实现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的统一。

“我们这部戏在传统滑稽戏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改良。在保持常州风格的同时,为了让全国观众都能听懂,台词对话用的是‘常普’,让这部戏走出了常州、走出了江苏、走向了全国。”江苏常州市滑稽剧团团长、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主演张怡说。

情感共鸣是作品打动观众的关键,也让时代担当有了温度。《逐梦》中陈雨虹平衡研发重任与家庭责任的挣扎,《谁在敲门》中“寿宴之门”“医院之门”“葬礼之门”三重空间展现的城乡变迁时代缩影,《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中父子关于土地的传承与坚守……这些贴近生活的情感细节,让宏大的时代主题扎根现实土壤。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