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一块五”的烦恼,中国移动如何让大象再起舞?

发布时间:2025-10-27 16:45:22  浏览量:1

少赚“一块五”,对咱们普通人来说可能就是少买一瓶矿泉水的事儿,但放在中国移动这样的通信巨头身上,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信号”。

按移动当前10亿的用户规模来说,每用户每月少赚“一块五”,三个月大约是45亿元,那三个季度便是百亿级营收的“流失”……

近两年,在宏观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竞争加剧等重重压力之下,四大运营商的日子真的不好过。在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过后,三大运营商的基本盘表现“欠佳”,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尴尬处境。

上周,三大运营商陆续披露了自家前三季度的营收业绩。其中,以流量、语音为代表的基本盘业务表现都差强人意。

其中,中国移动个人市场的ARPU(简单说就是每个用户每个月给运营商贡献的平均收入)在2023年达到顶峰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更关键的是,今年前三季度,这个数字同比直接跌了一块五。同时,中国电信2025年上半年的移动用户ARPU为人民币46.0元,去年同期则为46.3 元,也出现下跌,“增量不增收”早已成为行业普遍困境。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高端客户的流失与低价套餐“内卷”。此前,为了争夺存量市场,三大运营商疯狂推“9元保号”“19元畅享”套餐,用低价抢用户。

结果呢?用户从“高端套餐”滑到“白菜价”,ARPU值自然被拉低。更重要的是,运营商除了卖流量,好像没太多能让用户愿意多掏钱的服务,加上5G“现象级”应用的缺席,运营商在个人市场上,挣得还是管道工的那份钱。

此外,随着中国广电的入局,运营商已经不再是内卷而是内耗。

虽然ARPU跌了,营收增长也慢了,但要说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已经到了“最艰难”的时刻,其实有点太悲观了。因为除了个人市场这个“基本盘”,运营商还有另一块正在崛起的“新蛋糕”政企市场。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DICT业务收入保持良好增长,AI直接收入实现高速增长。

理论上来说,政企业务是给政府、企业做服务,比如帮工厂建“智慧车间”、给城市搞“智慧交通”、为医院搭“云问诊平台”。这些业务不像个人流量那样“低价内卷”,反而因为技术门槛高、服务周期长,能带来稳定的高收入

还有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算力网络”,运营商把数据中心的算力卖给企业,比如帮短视频公司处理视频数据、给AI公司提供计算资源,这部分收入增速挺快,相当于个人市场少赚的钱,正在被政企市场补回来。

现实却很“残酷”,由于政企市场投入大,虽然能带来可观的收入,但何时才能真正盈利,成为拉动利润增长的引擎,尚未可知。

不过,运营商手里还有个“硬资产”——数据。十多亿用户的行为数据、几千万家企业的运营数据,只要在合规的前提下做数据价值挖掘,就能衍生出不少新业务。

比如给零售企业提供用户消费习惯分析,帮物流公司优化配送路线,这些都是赚钱的好机会,只是现在还没完全开发出来。

因此,现在的中国移动并不算“全面艰难”,更像是“新旧交替”,旧的赚钱模式(个人流量)不好使了,新的赚钱模式(政企、算力)还在成长。这应该算是转型期的“阵痛”,而不是绝境。

为应对ARPU值下滑的挑战,中国移动正在从多方面寻求突破。除了政企市场,家庭市场、国际业务等都是其有待挖掘的“金矿”。那“一块五”的失地,或许能在其他世界找回,再现“大象起舞”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