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年轻无极限,处处是舞台——青少年艺术展演让青春和梦想撞个满怀

发布时间:2025-10-27 21:56:30  浏览量:1

当城市草坪传出悠悠水磨腔,当商圈广场跃动轻灵矫健的身影,当公益舞台绽放特殊少年的光芒——作为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板块重要部分,青少年艺术展演正以独有的活力与温度成为申城秋日一道别样风景。10月26日下午,以“星光荟萃”为题的展演收官场在虹桥艺术中心举行。其中,由来沪务工子女、困难家庭儿童和特殊儿童共同唱响的歌曲《啦啦幻城》格外亮眼。现场,孩子们的歌声传递暖暖的爱意,让人印象深刻。

孩子们唱响《啦啦幻城》

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打造的青少年艺术展演自9月启幕以来便以“全门类覆盖、全学段参与、校内外融合”为内核,让交响乐的恢宏、戏曲的典雅、舞蹈的灵动交织,见证万千青少年的成长蜕变,也给城市增添一抹青春文艺的亮色。

每个少年都是主角

青少年艺术展演的动人之处,在于它不只是好看,更透着温暖——无论校园学子还是特殊群体,每个热爱艺术的少年都能成为主角。收官场“星光荟萃”最暖的一笔,藏在对特殊群体的关爱里。

《啦啦幻城》是音乐剧《玻璃珠与霓虹灯》的主题曲。这部音乐剧是AHA公益剧团今年7月演出的作品,编导是来自包玉刚实验学校11年级学生葛煊鑫。谈到创排的初衷,她说:“我们学校之前就有学姐给来沪务工子女和困难家庭儿童上艺术技能课,这是学校一直以来的传统,通过帮助有需要的人来建立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葛煊鑫和小伙伴一同参与演出

也就是在和这些弟弟妹妹交往、交流的过程中,葛煊鑫发现他们中有许多人都热爱音乐剧并且有不错的节奏感和表演天赋。从6岁就开始学习唱跳、登台表演的小葛希望能把自己所爱分享给更多人,“他们和我一样喜欢音乐剧,但却没有机会去学习,我就想着创立一个剧团,让他们也能实现演一部剧的梦想。”

创排音乐剧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小葛从剧本策划到导演亲力亲为,还和同学携手编曲,带着弟弟妹妹一同登台。她说:“我们现在读高二,学业很繁忙,创排音乐剧虽然很耗时,但我不觉得是负担,可能因为喜欢所以不觉得辛苦,反而是忙碌生活中最好的调剂。”

AHA公益剧团的孩子们在上海大剧院演出《山海经》

当然,葛煊鑫也得到不少小伙伴帮忙,同学华堃霖热爱摄影摄像,喜欢用镜头记录幕后。或许在明年新作品登上舞台的那一天,还会同时出炉一部暖心的纪录片,留下他们青春岁月中最珍贵的成长记忆。

剧场之外好戏连台

在上海这座演艺之都,浓浓艺术氛围早就不止局限于剧场,而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多彩风景。

位于人民广场的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是最接地气也最忙碌的舞台,10月11日晚,昆剧、京剧、越剧、锡剧、沪剧五大剧种轮番登场,金山区亭林小学锡剧社的《绣荷包》尽显江南柔美,朱行小学沪剧社的《江姐·五洲人齐欢笑》刻画英雄气概,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戏曲团的《牡丹亭·游园惊梦》勾勒诗意,让传统雅韵成为动人的风景。

“星光荟萃”现场图

次日,交响乐与民乐专场奏响了古今碰撞的旋律。4支学生乐团演绎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名作,穿插红色曲目与电影插曲串烧;当晚的民乐专场,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院校民乐团奏响《龙腾虎跃》的激昂与《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深情,民族音乐的厚重与少年朝气交融,成了城市里别样的声景。

10月13日“无限之舞”专场,17所学校331位学生带来16支舞蹈,《闪闪的红星》回溯历史,《彝山欢歌》传递风情;而10月14日“声无限”合唱专场,8支团队从《只怕不抵抗》唱到《伦敦德里小调》,甚至挑战爵士曲风,展现多元音乐驾驭力。

记者手记 | 最美的相遇

在名家名团纷至沓来的艺术节舞台,世界顶尖的大咖和超一流的表演固然让人趋之若鹜,但怀揣着青春梦想展翅的“雏鹰”也让人动容。在文旅商体展高度融合的当下,艺术氛围弥漫全城,青少年也能在城市大大小小的舞台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

近日,上海学生戏剧联盟就带着《神目国历险记》《消灭多余的我》走出剧场,献演瑞虹新天地、虹桥新天地的商场舞台。虹桥新天地紧邻上海虹桥枢纽站,是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感受上海的第一站。当日演出现场,就有不少游客驻足观赏,他们把行囊放在一边,兴致勃勃地拿起手机拍视频,“这就是上海!”是他们挂在嘴边的高频词。

《消灭多余的我》在虹桥新天地上演

坐在草坪听交响乐,逛商场看戏剧,舞台从剧场向全城延伸,既给青少年提供更多表演的机会,也让艺术成为触手可及的文化风景。当青春与艺术撞个满怀,便是秋日最美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