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社区星光艺术团舞蹈队参加“金秋重阳乐,银龄展风采”文艺汇演
发布时间:2025-10-28 10:06:06 浏览量:3
2025年重阳节,新疆石河子市新城街道七社区的星光艺术团在一场诗伴舞表演中,没有只跳一支舞,而是点燃了一整个老年群体的表达欲望——他们用《激情放歌亲爱的党》这首融合了新疆民族舞步与原创作诗的节目,让台下白发观众热泪盈眶,让线上2.3万次观看刷屏留言:“原来退休,不是告别舞台,而是换了一种方式登台。
”
这支平均年龄62岁的团队,三年前只是几个退休阿姨在社区广场晨练时随音乐扭几下腰。
如今,他们有了舞蹈、声乐、器乐三个分队,每周固定排练三次,新添的15名成员里,有小学音乐老师、退休医生、退伍老兵,甚至还有曾开过小饭馆的阿姨。
没人教过他们专业编舞,但队长李秀芳说:“我们不跳给别人看,我们跳给自己活过的岁月听。
” 她自己在65岁那年,靠自学写出了37段朗诵词,把几十年的见证,一句一句拧成诗。
节目里最打动人的,是那段维吾尔族手鼓节奏混着陕北信天游旋律的过渡。
原来,编舞灵感来自老团员王彩凤的童年记忆——她十几岁支边到新疆,第一次听到维族老人在葡萄架下诵诗,那天风吹得树叶哗哗响,像在替她说话。
六十年后,她把那段记忆揉进歌词:“我用半生种下新疆的树,用余生唱出党的恩情。
” 一句词,没有华丽辞藻,却让现场一个78岁的老军垦攥着手绢久久不放。
这场演出之所以能火,不是因为舞技多高,而是它让“老年文艺”第一次摆脱了“广场舞+合唱”的刻板印象。
过去,别人觉得老人演出就是“热闹热闹”,他们却用三个月打磨出一套带灯光、带道具、带民族融合编排的完整舞台作品。2025年9月街道文化广场刚升级了专业灯光与老年专用更衣间,不是为表演加戏,是为这群人终于能体面地站上真正的舞台。
演出后,6个社区主动邀请巡演,街道把经费批下来,不是补贴服装,而是买下音响设备,让各社区老年团都能“自己有设备、自己排节目”。
更意想不到的是,市文旅局把他们推荐进了2026年兵团老年文艺汇演——这不是终点,是起点。
因为这次,他们不是被“邀请演出”,而是被“需要”了。
你见过老人写诗吗?
不是填词凑句,是把一生的沉默、委屈、骄傲、感恩,锻造成可以朗诵、可以舞蹈、可以被年轻人记住的文字?
星光艺术团证明了:真正的文化活力,从来不只属于年轻人。
它藏在那些被时代遗忘的背影里,只等一个愿意为他们开灯、铺台、递麦克风的人。
现在,这个“人”是街道、是社区、是每一个愿意停下来听他们唱一句的人。
他们跳的不是舞,是被看见的尊严。
他们念的不是诗,是一个时代终于肯听懂的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