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东猛士一响,仿佛回到八十年代歌舞厅!
发布时间:2025-10-27 20:30:00 浏览量:2
翻出那盘旧磁带,封面上"猛士"两个字已经斑驳,放进录音机的那一刻,整个房间都回到了三十多年前。
上周在旧货市场淘到一盘《猛士》卡带,拿回家一放,那熟悉的旋律让我这个五十多岁的人差点掉眼泪。“荷东”、“猛士”,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陌生,可在我们那个年代,这就是我们的周杰伦,我们的蔡徐坤啊!
记得1987年夏天,我们那条街上第一个扛着双卡录音机的小伙子,放的就是《荷东》第一辑。整个院子的年轻人都围着他转,那感觉,比现在年轻人追星还疯狂。
荷东到底从哪来的?
说起来挺有意思,荷东其实是个"混血儿"。它的英文名挺唬人,"Hollywood East Star Trax",直译过来就是"东方好莱坞明星舞会"。
其实源头在香港尖沙咀那家叫"Hollywood East"的迪斯科舞厅。我记得老去跳舞的三哥说过,那地方在当时可是时髦青年扎堆的地儿。
两个驻场DJ,Alex和Patrick Delay,把欧美流行的舞曲重新混音,这一混可不得了,直接混出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最绝的是1986年,中国唱片总公司广州分公司把这套音乐引进内地,取名《东方好莱坞明星舞会》。名字太长,大伙儿干脆就叫它“荷东”。
差不多同一时期,“猛士”也来了。这名字起得真贴切,那些强劲的节拍,可不就是舞池里的猛士么!
歌舞厅的黄金时代
那时候,每个城市要是没有个叫"荷东"的舞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时尚前沿。
我印象最深的是解放路上那家荷东舞厅,周五晚上去晚了根本挤不进去。五块钱一张门票,够我两天的饭钱,可还是咬着牙往里冲。
舞池里,小伙子们穿着紧绷绷的牛仔裤,姑娘们烫着爆炸头,随着《New Life》的节奏尽情摇摆。现在想想,那不就是最早的"广场舞"嘛!
最逗的是,我们班学习委员,平时戴个眼镜斯斯文文的,一到舞厅就像换了个人,跳得比谁都嗨。后来才知道,他爸妈还以为他每周五晚上是去补习呢!
那些刻在DNA里的旋律
说到荷东猛士的歌,我现在还能哼出《冷若冰霜》的前奏。那电子合成器的声音,一响起来浑身汗毛都立起来了。
猛士第一辑里的《不仅仅是个吻》,当时可是舞厅的"终极考验"。能跟着这首歌跳下来的,那都是舞林高手。
说实话,那时候根本听不懂英文歌词,全是靠猜。"Say You'll Never"我们就听成了"三月里来",还纳闷这迪斯科怎么取了个这么土的名字。
后来才知道,这些歌大多是意大利的迪斯科,人家叫"Italo Disco"。难怪听着跟英美的不太一样,有种特别的浪漫劲儿。
荷东遇上霹雳舞
1987年可是个关键年份。《霹雳舞》电影一上映,全国年轻人就像着了魔似的。
我记得我们院儿的小胖,看完电影就把他爸的皮夹克剪成了破洞装,还在操场上练擦玻璃动作,把他妈气得拿着扫帚满院子追。
荷东猛士简直就是为霹雳舞量身定做的BGM。那些机械舞、地板动作,配上《猛士》里强劲的电子节拍,简直是绝配!
最风光的时候,谁要是能跟着《荷东》跳出一套完整的霹雳舞动作,那就是全校的风云人物。我们班二蛋就靠着这一手,居然追到了校花,你说气人不气人。
从地下到主流的蜕变
荷东猛士火起来之后,聪明的中国人就开始琢磨自己的迪斯科了。
我记得特别清楚,《87狂热》那盘磁带一出,立马就卖疯了。里面的《站台》到现在还是怀旧金曲呢!
这么多年过去,荷东系列在内地前前后后出了得有十集。我攒了整整一抽屉的磁带,虽然现在早就不听磁带了,可就是舍不得扔。
偶尔翻出来看看,那些歌词本都发黄了,可当年抄歌词的情形还历历在目。
今天的荷东猛士
前两天路过一家街舞培训机构,惊讶地发现里面放的音乐居然还是荷东的曲子。走进去一看,一群十几岁的孩子正跟着节奏练舞呢。
教练说,这些老歌节奏感强,特别适合基本功训练。而且现在霹雳舞都进了奥运会,这些经典曲子又焕发了第二春。
想想真是有意思,当年我们跳这些舞的时候,老师说是"不务正业"。现在倒好,都成正规体育项目了。
我女儿今年大学放假回来,看见我收藏的荷东磁带,居然很感兴趣。看着她一边听一边跟着节奏点头的样子,我突然觉得,也许青春从来都不会真正逝去。
如今在成都、广州这些城市,街舞培训班遍地开花。听说光是成都就有好几百家,孩子们放学后不去玩游戏,反而跑去练霹雳舞。
当年的荷东迪厅早就拆了,原址上盖起了购物中心。可是那些旋律,却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间传了下来。
有时候在小区里遛弯,听见谁家窗户飘出《荷东》的曲子,总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穿着喇叭裤、扛着录音机,在歌舞厅里挥洒青春的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