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赞埃尔多安懂舞弊!白宫拆改遇非议,两人套路相似?
发布时间:2025-10-28 17:24:01 浏览量:4
特朗普在他第二任期还没满一年的时候,就动手拆白宫东翼了。
这事儿当时在美国吵翻了天,媒体、政界还有环保组织都懵了要知道他之前好几次说过,自己的建设计划绝不会破坏白宫原有结构。
结果风镐机一响,那座有220多年历史的建筑就开始拆了。
承诺这东西要是说改就改,那大家谁还信啊,本来想觉得这就是个普通装修,但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这工程体量比之前说的大多了。
新要建的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里面有能装下一千人的会客大厅,还有给白宫贵宾用的办公室和套房。
更让人在意的是,这新建筑占地差不多是白宫主楼的两倍,还会用一座玻璃桥和主楼连起来。
这么大的地儿,说是给贵宾用,我总觉得有点太张扬了。
白宫本来叫“人民之家”,是象征民主开放的地儿,这么一改倒有点像私人会所的意思,少了点“人民”的味儿。
聊到白宫的改造,就不能不提它的历史。
过去这么多年,白宫也修过好几次,比如1902年罗斯福扩建西翼,1948年杜鲁门时期大修,但那些都是以保护原有结构、满足实用需求为主,从没有这么大规模的拆改。
这次政府说大家的争议是“人为制造的愤怒”,还说改造是“必要的更新”。
搞不清政府为啥非要这么急着拆,按之前的规矩走历史保护评估流程不好吗?很显然,这程序上的不透明,难免让人多想。
批评的人就说,这就是特朗普一贯的样子不把历史保护当回事,做事没透明度,甚至有人担心会不会有企业捐钱建,这里面会不会有道德隐患。
聊完美国白宫这边的动静,再看看千里之外土耳其的事儿,埃尔多安11年前在安卡拉郊外山巅建的那座“阿克萨拉伊”,争议比这还大。
那地方被称为土耳其的“白宫”,但体量是美国白宫的50倍,光客房就有1100间,说出来都让人咋舌。
这宫殿花了至少6.15亿美元,是最初预算的两倍。
这么多钱花在一座宫殿上,普通老百姓看了肯定心疼。
本来预算就够高了,结果还超支这么多,钱花哪儿了也没说太明白,难免有人质疑是财政浪费。
建这宫殿的时候,麻烦也不少。
选址在受保护的林地上,破坏了生态,环保组织直接告到法院,要求停工。
但埃尔多安和他的盟友没停,反而推动议会改了生态保护的规定,让项目合法了,还压下了司法上的质疑,最后硬是把宫殿建完了。
并非明智之举啊,为了建个宫殿改环保法规,这不是把权力凌驾于规则之上吗?更何况,用建筑彰显地位,总觉得有点虚。
当时反对派的人就讽刺,说这宫殿让英国女王的宫殿都显得寒酸,还说克里姆林宫像个厕所。
可埃尔多安不觉得,他说“新土耳其应该用一些新的东西来彰显自己的地位”。
这宫殿建好后,埃尔多安确实开始巩固权力了。
2017年推动修宪,把土耳其从议会制改成总统制,自己的权力更大了;后来的选举也被国际社会认为不公平,他还是连任了;2016年未遂政变后,他还抓了不少政治对手,包括议员和记者。
如此看来,这宫殿建好后,他的权力确实越来越集中了,这和建筑想传递的“权威感”倒是对上了。
布鲁金斯学会有个研究土耳其问题的学者叫艾丁塔斯巴斯,她就说特朗普拆白宫东翼和埃尔多安建宫殿的行为“惊人地相似”。
这话我觉得很对,俩人都是想通过建筑和过去的统治方式划清界限,而且建筑规模越大,越能显示自己的权力,说白了就是用钢筋水泥告诉别人“我能说了算”。
艺术与建筑评论家肯尼科特也有看法,他说特朗普想通过改造让别人觉得他是“能打破繁文缛节的建筑大师”,但实际上是无视历史、法律和程序。
埃尔多安的宫殿也一样,用超大的体量掩盖对民主程序的轻视。
毫无疑问,学者和评论家这话说到点子上了,俩人都是想用建筑说话,本质都是把权力放在规则上面。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还特别欣赏埃尔多安。
之前埃尔多安把伊斯坦布尔的市长(还是反对派的人)以贪腐罪名关起来,引发了土耳其国内的抗议,结果特朗普反而邀请埃尔多安去白宫,还说认可他的领导能力。
今年9月底,俩人在椭圆形办公室一起露面,特朗普还笑着说埃尔多安“比任何人都更了解选举舞弊”。
搞不清特朗普为啥这么欣赏他,要知道特朗普自己到现在还说2020年美国大选有舞弊。
俩人在“突破规则”这事儿上,怕是最有体会,所以才会有这种奇怪的共鸣吧。
很显然,这些建筑不再只是遮风挡雨的地儿,而是权力的“广告牌”。
白宫原本的“人民属性”慢慢弱了,土耳其的民主也因为埃尔多安的操作在倒退自由之家的数据显示,土耳其从2014年的“部分自由”变成了2024年的“不自由”。
这可不是啥好现象,建筑再宏伟,也不能忘了权力该有的样子。
特朗普和埃尔多安的这些操作,表面是改建筑、建宫殿,实际上是在挑战权力的边界。
权力本来该服务于人民,白宫是“人民之家”,总统府也该是为国家服务的地方。
要是反过来,用建筑彰显权力,让人民仰望,那可就错了。
未来要是还有领导人学他们这么做,全球社会真得警惕别让宏伟的建筑,遮住了民主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