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红毯跳舞成焦点,亚洲三国跑不停,但合作背后仍有分歧
发布时间:2025-10-28 23:30:00 浏览量:1
当地时间10月下旬,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了亚洲之行,这次行程覆盖马来西亚、日本、韩国三国。
还涉及东盟峰会、美日会谈等多个重要场合,虽未亲自到场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却也安排了视频连线环节。
整个行程里,既有打破常规的轻松互动,让外交场合多了些不一样的氛围,也有围绕半导体合作、政策协调等严肃议题的磋商。
从整体安排能看出,美国此次亚洲行有着明确的战略考量,既想通过一些接地气的举动拉近与相关国家的距离,也希望在区域关键领域强化自身影响力,不过过程中也难掩存在的分歧。
当地时间10月26日,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机场欢迎仪式上,出现了让全场意外的一幕。
美国总统特朗普刚从“空军一号”踏上红毯,就被身着民族服饰的舞团吸引,他们正在表演融合伊斯兰元素的杂宾舞和象征凯旋的骑马舞。
这位美国领导人突然停下脚步,做起了自己标志性的握拳摆臂动作,配合着腰部扭动加入表演。
短短10秒的互动引发全场欢笑,随行人员赶紧递上美马两国国旗,供他挥舞着完成这段即兴互动。
这段舞蹈可不是临时起意,早在2020年竞选时期就成了特朗普的“招牌表演”,因为双臂交替摆动的动作像极了搓澡,网民们都戏称它为“搓澡舞”。
2024年,他伴着YMCA歌曲的表演更是火遍网络,成了美国流行文化里的一个现象级话题。
有意思的是,文化观察者发现,这个互动发生在第47届东盟峰会开幕式前两小时,正好是社交媒体流量的高峰时段。
相关视频很快在短视频平台收获超过500万次播放,马来西亚网友的评论大多很积极,觉得“比传统政客的致辞好记多了”。
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打破常规的举动,很符合特朗普“非典型政客”的风格,刚好也贴合了东南亚文化里“欢乐外交”的传统。
马来西亚学者也提到,特朗普能快速响应传统舞蹈,体现了对东道主文化的尊重,这种接地气的做法,或许能让美国在区域贸易议题上的强硬形象柔和一些。
特朗普的这次亚洲之行安排得相当紧凑,10月26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第47届东盟峰会后,27日转访日本。
与首位女首相高市早苗举行会谈,聊得最多的是美日半导体技术合作,还有驻日美军的经费分担问题。
按照计划,10月28日他会和韩国总统李在明碰面,重点协调双方对朝政策的立场。
虽然10月29日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他没法到场,但已经计划通过视频连线发表演讲,专门阐述美国“印太经济框架”的升级方案。
这次出行明显能看出,美国在重新评估东南亚的战略价值,恰逢东盟成立58周年。
第47届峰会以“包容性与可持续性”为主题,还首次接纳东帝汶成为第11个成员国,区域影响力正在扩大。
在吉隆坡的首日议程中,特朗普的演讲藏着不少关键信息,他强调美国会支持东盟的中心地位,还宣布要参与区域半导体供应链的建设计划。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到了2024年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表示美方愿意在数字贸易规则制定上和东盟深化合作。
到了晚间的工作晚宴,他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还聊了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跨境电信诈骗联合执法等具体议题,双方最后同意建立高级别的经济对话机制。
不过,外交场合的轻松互动终究只是表象,2025年东盟峰会通过的《吉隆坡宣言》里,成员国特别强调“反对单边贸易保护主义”,这显然是对部分国家贸易政策的间接表态。
而特朗普政府近期对越南光伏产品做出的关税豁免决定,被外界解读为对区域诉求的有限让步,可见双方在贸易议题上的博弈一直存在。
部分外交学者已经发出提醒,美国和东盟在实质议题上的分歧并没有因为一段舞蹈消失。
比如数字经济规则的制定、气候融资的落实等问题,双方还没找到共识,这些矛盾能不能解决,得看11月举行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能不能取得突破。
从特朗普的行程安排能看出,美国想在半导体供应链、数字贸易等领域加强区域影响力,但东盟各国也有自己的立场和诉求。
关税豁免这样的让步显得比较谨慎,而数字经济、气候合作等深层问题又亟待推进。
特朗普的“舞蹈外交”确实为严肃的外交互动增添了温度,也通过社交媒体传递了积极信号,但真正能推动合作的,还是后续在具体议题上的实质性进展。
毕竟区域合作的根基,终究要靠规则和共识来筑牢,而非短视频里的热闹场景。
特朗普的这次亚洲行,用一段“搓澡舞”开场,以密集的会谈收尾,既留下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闹画面,也带出了区域合作里的现实问题。
红毯上的即兴互动,确实让美国与东盟的互动多了些温度,短视频里的流量也侧面反映出民众对新型外交的认可。
但《吉隆坡宣言》里的表态、美日半导体合作的细节、尚未达成共识的数字经济规则,都在说明外交终究要靠实质进展说话。
接下来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才是检验双方能否化解分歧的关键,毕竟,区域博弈里,一时的欢笑容易记住,可真正支撑合作的,还是实打实的规则与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