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早已不是中国籍?事业巅峰远赴美国,被美国老公抛弃后回国
发布时间:2025-10-29 09:20:30 浏览量:2
文:未央史默
原本是中国“顶流”歌唱家,因被“男色”迷了眼,投入美国人的怀抱,成为美国人。
年老色衰被“玩腻”后惨遭“抛弃”,却跑回国国“捞金”,沦落到这种下场全是自己“作死”,现状令人唏嘘。
郑绪岚原本是地方文工团打杂的员工。
没成想,在她19岁那年,被东方歌舞团团长一眼看中,直接调进了这个全国顶尖的艺术团体。
进团第一天,团长就把她塞进了莜铭、郭淑珍这些名师的课堂,名师手把手教,加上她自己肯下苦功,每天天不亮就练声,把嗓子练得透亮,没过两年就成了团里挑大梁的角色。
1978年,团里给了她个好机会,派她跟着演出队去东南亚转了一圈。
新加坡的马来民谣、泰国的传统舞曲、菲律宾的吉他弹唱,她一路看一路学,把这些新鲜旋律记在心里,再揉进自己的唱法里。
原来唱得虽然稳,但少了点灵气,这趟回来,歌声里多了股子异域风情,舞台上也更放得开,眼神里都带着戏。
真正让她火遍全国的是1979年那首《太阳岛上》。
当时电影《哈尔滨的夏天》找她唱插曲,她往录音棚里一站,清澈的嗓子一开口,“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那股子清爽劲儿,一下就抓住了听众的耳朵。
歌一播,收音机里天天放,街头巷尾都在哼,连哈尔滨的太阳岛都跟着成了旅游热门,郑绪岚这个名字,算是彻底打响了。
1982年,她为《少林寺》唱的《牧羊曲》,配上电影里少林寺的镜头,清新的调子一下钻进全国观众心里。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多少人跟着磁带学唱,连小孩都能哼上两句。
到了1983年春晚,她一个人连唱三首歌,台风稳得不像话,高音亮得穿透电视屏幕,台下观众看得直鼓掌,后台同行都偷偷竖大拇指。
那时候的郑绪岚,风头正劲,东方歌舞团的重要演出少不了她,各种音乐会、晚会的邀请函堆成了山。
谁也没想到,就在她事业最顺的时候,一个叫爱德华的美国人,会让她的人生彻底换了个方向。
为爱成为美国人
1986年开始,爱德华频繁出现在郑绪岚演唱会的后台。
这人穿着笔挺的西装,中文说得溜,总说自己是美国驻华使馆的文化参赞,家里几代人搞古典音乐,还掏出几张和百老汇制作人的合影。
他天天捧着罕见的进口唱片等她,说“你的声音该站在卡内基音乐厅”,还信誓旦旦保证“去了美国,我帮你办个人演唱会”。
郑绪岚这辈子没听过这么热烈的追求,加上那会儿对美国的舞台有点好奇,没多久就动了心。
领导劝她“事业刚到顶峰,别冲动”,可她像着了魔,非说“人家是真心帮我”,为了赶在爱德华调回美国前办好手续,她硬着头皮递了辞职信。
更要命的是,辞职报告还没批下来,她就接了三场商演,想攒点去美国的本钱,这在当时算严重违规,团里直接下了封杀令,演出合同全作废,连档案都被扣了。
签证也跟着卡壳,一拖就是三年,1989年终于拿到签证时,她已经没了退路,咬咬牙办了国籍变更,拿着美国护照上了飞机,心里还盼着“到了美国一切都会好”。
可飞机落地洛杉矶,现实就给了她一巴掌。
爱德华租的公寓在黑人区,墙皮掉得厉害,所谓的“音乐资源”就是几张老唱片,。
他根本不是什么外交官,就是普通贸易公司的职员,月薪刚够付房租,连她带过去的行李箱都嫌占地方。
郑绪岚想唱歌,可去唱片公司试音,人家一听是中文歌就摇头,她试着唱英文歌,口音又被嘲笑“像唱京剧”,几次下来,连开口的勇气都没了。
后来,夫妇二人也有了一个儿子,为此郑绪岚便放弃了工作的想法,全心全意的当一名全职主妇。
但日子久了,爱德华的耐心磨没了,以前总夸她“眼睛像星星”,后来嫌她“不会用烤箱”;以前主动给她拎包,后来孩子哭到天亮都懒得起来。
有次她半夜发烧,想让他送医院,他却不耐烦地说“美国人都自己扛”,转身锁了房门去隔壁睡觉。
1994年离婚那天,法官把孩子判给了她,爱德华扔给她三百美元,说“别再联系”。
带着孩子在异国街头游荡时,郑绪岚才尝到苦头,找工作时,人家一看她是“中国来的单亲妈妈”,连餐馆服务员都不肯要。
有次去超市买奶粉,被个美国老太太指着鼻子骂“抢美国人工作的”,手里的购物篮被打翻,奶粉撒了一地。
孩子抱着她的腿哭,她蹲在地上捡奶粉,眼泪混着奶粉渍流了一脸。
那天晚上,她翻出压箱底的《牧羊曲》磁带,听着听着突然坐起来,买机票,回家,哪怕回去唱小剧场也行。
回国那天,机场出口没一个粉丝,只有个远房亲戚举着牌子,字写得歪歪扭扭。
她拖着行李箱站在大厅,看着电子屏上滚动的明星新闻,突然发现自己的名字早就被新面孔挤没了。
好在东方歌舞团念旧情,让她录《红楼梦》专辑,可录音棚里的年轻编曲总说“郑老师,您这唱法太老了”,改来改去,最后专辑上市,货架上摆了三个月都没卖完。
开小型演唱会,门票半价还坐不满,台下坐的多是头发花白的老人,年轻人举着手机拍,转头就发朋友圈“见了个古董歌手”。
好在这时候遇到个懂她的人,男人是做乐器生意的,能背出她所有老歌的歌词,总说“你的嗓子里有故事”。
两人处了没多久,正商量着开个小琴行,男人却查出了癌症,郑绪岚把商演全推了,天天守在医院,给他擦身喂饭,夜里就趴在床边睡。
可祸不单行,她自己做检查时被误诊,动了场没必要的手术,伤口发炎躺了半个月,等能下床了,男人已经走了,是2005年的冬天,窗外飘着雪,跟她当年离开美国时一样冷。
那之后她像变了个人,不怎么说话,接活也不挑,婚礼上唱首《太阳岛上》,怀旧晚会上哼段《牧羊曲》,给的钱够吃饭就行。
有次在县城演出,台下有人喊“假唱”,她也不恼,清唱了段《大海啊故乡》,唱到“海边出生,海里成长”,声音抖了抖,台下突然静了,接着有人鼓掌,慢慢连成一片。
现状
现在的郑绪岚,住老小区里,每天去公园遛弯,跟大妈们学跳广场舞,有人翻出她年轻时的视频给她看,她笑着说“那时候真能唱”。
偶尔有电视台来拍纪录片,她就搬个小马扎坐在院子里,说“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果,能平平安安活着,就挺好”。
重庆晚报——2008-03-25《郑绪岚20年坎坷生活被曝曾经历失败跨国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