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大象的新舞步”:解构IBM企业级AI的务实之路

发布时间:2025-10-29 10:43:11  浏览量:2

技术行业正充斥着AI革命所引发的混乱与剧变,对此,IBM的Rob Thomas打了个精准的比方:我们正处在"电灯泡阶段"——这个发明的潜力令人目眩,但无人知晓如何用这一“火花”引燃一场真正的工业革命。在企业领导者看来,一场关切自身的价值危机正在酝酿之中。我们都听过类似的故事,像IBM咨询部门的Mohamad Ali所讲的,某位CFO手上有1900个AI概念验证项目在进行,而他却坦言这些项目“没为我的利润贡献一分钱”。近期的多项研究印证了同样的感受: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企业正遭遇显著挫折。

当业界炒作狂欢之时,IBM却在开辟一条独具匠心且重本务实的航道。在与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基础设施业务高级副总裁Ric Lewis及咨询业务高级副总裁Mohamad Ali等诸多领导团队成员进行过深度对话后,一幅清晰的战略图景徐徐展开。IBM并未追逐面向消费者的前沿模型热潮,反而是在有条不紊地构建一套集成化、全栈式解决方案,旨在攻克企业级人工智能领域中高复杂、高风险、高利害的重大挑战。这一战略完整地利用了它的业务组合——咨询、软件与硬件,发挥了它们的协同效能,从而助推企业客户从概念验证的彷徨转向商业价值回报的实现上(从POC到ROI)。

这个战略的核心,植根于IBM的一个根本论断:人工智能,是混合云的“终极应用”。对IBM来讲,AI与混合云并非各自为战,而是双融共生的一体—— 二者互利、彼此成就,更在云原生巨头主导的市场中,共筑一道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今天的IBM是谁?——企业转型的“垂直整集大成

深入剖析其战略之前,要先明确一下IBM如今的定位。传统标签很难给出准确描述——它既非像互联网大厂一样,是个纯粹的"平台公司",亦非仅扮演“转型伙伴”角色的系统集成商。

在Techaisle分析机构看来,最精准、最具洞见的描述应该是:转型的“垂直整合者”以制造业为例,“垂直整合”这个词,意味着掌控完整供应链。在今天的数字经济中,IBM拥有并掌控着价值链的关键环节,是企业转型的垂直整合集大成者”:

· 底座层类比原材料:以红帽OpenShift混合云平台架构,真正实现跨任何业务环境进行全域协同管理。

· 增值软件与基础设施类比元器件): 这一架构包括AI(watsonx)、数据与自动化等核心软件,和为关键业务负载提供差异化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 服务(类比工厂和物流):借助IBM咨询全球人才,为企业客户设计战略蓝图、构建集成解决方案、管理,并最终交付业务成果。

这一垂直整合模式是IBM的核心战略优势,令其能提供竞争对手因职能割裂而难以企及的服务的可靠性和协同效应。

“如何执行”:三管齐下,直击企业的复杂性困局

IBM的执行战略堪称利用其独特企业架构的典范,它从三个不同,却又深度关联的阵线,全面进击充满复杂性的企业AI困局。

1. IBM咨询:从“人力套利”到“技术溢价”

IBM咨询是这场变革的先锋,其负责人Mohamad Ali坦言,行业正在摒弃传统的“人力套利”模式,并转向“技术溢价”。最终目标是构建一种如Techaisle研究机构定义的组合的工作参与模式”,即服务由高效协同的“人类员工与数字员工”团队构建和交付。这并非是词藻的调整,而是服务交付模式的根本性革新。

这其中的精髓是IBM Consulting Advantage,一个基于watsonx构建的平台,支持团队构建、部署并管理深度嵌入工作流的“数字员工”—— 即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软件。目前,这套模式已在150余家大型客户中规模化落地,并带来了显著的量化成效。Ali甚至拿出实时仪表看板,展示全球分布的“服务工厂”内,人机组合的生产力实况,这样一目了然的透明度和管理水平,在传统咨询行业中前所未有。

关键还在于,IBM最具说服力的案例恰恰是IBM自身。通过“零号客户”计划,IBM精简运营,将超过115个AI用例融入工作流程,2025年底,这可带来45亿美元的惊人年化成本节约。这并非是空泛的市场宣传,而是一份来之不易的实力证明。当IBM财务团队能在财务规划分析中(FP&A)实现40%的效率提升,或借助watsonx Orchestrate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部署周期从30天压缩至1小时,IBM便为自己能帮助客户复制同等成功提供了硬核实证。

2. 软件与红帽:驱动引擎承载架框

IBM咨询负责界定问题,IBM的软件产品组合则为破解难题提供核心引擎。在Rob Thomas的带领下,这一战略专注在AI的落地运营上,推动从“灯泡”式的,仅用以演示、概念验证的AI模型,向如“电动机”般真实驱动业务运转与成长的AI智能体迈进。

watsonx平台是关键,它是一个开放、务实的平台,以合作共赢为特质。例如,在大语言模型领域与Anthropic建立合作,在高性能低成本推理方面联袂Groq。与Groq的合作尤具代表性——通过整合Groq的推理硬件,IBM预计可将呼叫中心成本削减90%,如此具体、明确的投资回报,精准回应企业高管的核心诉求。

支撑这一切的是Red Hat(红帽)这一坚实基础,Matt Hicks将其称为“IBM最重要的平台”绝非虚言。Red Hat构成了关键的混合云架构。类似在vLLMllm-d等项目的推动下,任意开源模型可在任何硬件上运行,从而打破供应商锁定,保障企业的选择权。这一战略性举措是将技术栈中缺乏差异化的层级商品化,把单令牌成本“压到地板价”,以确保高级智能体工作流在规模化部署时仍经济可行。同时,Agent Ops(智能体运维)等新功能可专门治理企业内部必然出现的“智能体无序扩张”问题,并为企业级部署提供不可或缺的可管理性和可观测性。

3. 基础设施:栈差异化的强势回归

多年来,专家们断言基础设施“已消亡”。IBM基础设施部门负责人Ric Lewis如今却见证了它的戏剧性复苏。在硬件解耦化、同质化的时代,IBM正全力押注栈差异化——实现芯片、系统与软件的协同设计。

型主(IBM Z)在其中举足轻重,Lewis直言它非但不是陈旧遗产,反而表现得“生命力极其旺盛”,这背后的推手是来自Linux等新工作负载的超过传统负载三倍的增速。通过Spyre AI加速器与“AIMIPS”概念,将AI引入大型机,无疑为这一战略增添了神来之笔,其价值主张也极具说服力:既然能在数据原本所在之处——坚如磐石的平台上,进行安全运行推理,何必要将最敏感的金融或医疗数据贸然迁移至云端?这一点引发了企业的强烈共鸣,新一代大型机z17的客户中,高达85%-90%的客户计划启用其AI功能便是明证。

无独有偶,Power系统凭借混合云环境(PowerVS)中的SAP工作负载焕发新生,IBM存储则依托GPFS(现属于Fusion的一部分)等独有知识产权,打造出面向AI的高性能数据管道。这无关于争夺每GB的成本优势,而是关乎为关键AI业务提供经过深度优化、安全且具韧性的基础。

IBM的差异化优势:为何是价值所在

此项整合战略为IBM奠定了其在业界独特并难以撼动的市场地位。这自然引出一个根本问题:IBM的独特价值究竟何在?为何值得市场各板块加以关注?

对于大企业客户

· 一体化的信任与责任保障:在多供应商多元、技术栈日益复杂的背景下,IBM作为单一责任主体,提供从Spyre AI芯片到watsonx平台,再到咨询服务的全栈整合能力。这种深度融合,提供了分散组件难以复制的,在优化、安全和责任等诸方面实现了的高阶保障。尤其对受到严格监管的行业而言,IBM使其可在包括大型机在内的可信环境中直接运行AI,极大限度地减少相关数据迁移及相关风险。这正是IBM在高度复杂市场中的强大差异化优势。

· 实践验证的转型方法论:IBM并非单纯销售AI工具,而是推行一套行之有效的转型方法论。无论是其“零号客户”的成功实践,还是IBM Consulting Advantage平台,都彰显出IBM对业务流程再造的深刻理解。这恰好回答了“如今,IBM做什么?”这一问题——它是一个凭借自身实战经验、为企业客户扫平转型征程风险的“同行伙伴”。

· 混合云架构:与云巨头厂商不同(其本地化部署方案往往迫于妥协),IBM的混合云是刻在基因里的,这种架构天然解决了企业的诸多现实问题:数据主权、合规性,以及满足关键工作负载对弹性、本地化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硬性需求。

对于中型企业客户

· 企业级能力:尽管IBM的直接合作客户通常是大型企业,但其开发平台及合作模式正加速开放。通过watsonx Orchestrate这类工具,以及与Groq等伙伴合作实现的推理成本的大幅降低,让过去仅为财富500强企业独有的能力,现如今得以广泛普及至更多客户。

· 技能差距:针对中型企业普遍存在的技能短缺问题,IBM推出了watsonx Assistant for Z等工具直接应对。该方案利用智能体,协助新员工在资深专家离岗后有效接管系统运维,同时,通过聚焦低代码/无代码智能体开发工具,进一步降低技术门槛,提升企业自主应对的能力。

· 合作伙伴主导的业务模式:IBM清醒地知道对中小型ISVs(独立软件开发商)和中端市场的覆盖是其传统短板。为此,IBM转向依托充满活力的伙伴生态体系,将自身技术整合封装为面向特定行业的解决方案,以此开拓这一广阔市场。

对于合作伙伴生态系统

· 独特的价值叙事:对于SIs(系统集成商)、VARs(增值经销商)和ISVs(独立软件开发商)而言,IBM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择,合作伙伴不再仅限于转售云巨头的服务,他们可以基于独特的价值主张打造高利润业务:为企业的关键工作负载提供可信、安全、混合人工智能服务。

· 服务的蓝海:智能体AI转变及工作流变革,催生出巨大的服务机遇。如何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正是合作伙伴可发挥巨大价值的地方。他们借此将从简单的负责实施,更上层楼,升级为战略顾问。

· 真正的混合平台:Red Hat OpenShift为ISVs(独立软件开发商)提供了统一、一致性的开发平台,可部署在客户指定的任意环境——无论是本地、主权云或多公有云环境中。这一能力使合作伙伴得以突破单一云服务商的局限,触达更广泛的市场空间,实现规模化扩张。

分析师视角:迎接执行的大考

尽管IBM的垂直整合战略连贯清晰且极具说服力,但其成功也并非天然注定,公司正面临一场严峻的执行大考。站在分析师视角,我认为有三大关键挑战,将决定这次转身能否真正转化为可持续的市场领导力。

· 克服文化惯性:来自“大象”内部的创新者窘境。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曾说,包括IBM在内的许多大型企业历来秉持着规避风险的文化,这会扼杀创新。新战略需要的恰恰是反向而行——建立充分赋能领域专家、鼓励其进行风险权衡并敏捷行动的文化。对像IBM这样体量和历史的企业而言,从风险规避姿态转向创新者思维是一项艰巨任务。核心问题在于,IBM能否吸引到合适人才,并为他们提供一个摆脱传统流程束缚、蓬勃发展的环境。“零号客户”的成功带来希望,但将这种敏捷、结果导向的文化规模化扩展到整个组织,依然是一个重大的内部挑战。

· 协调“双速”商业模式:IBM正以“双速”模式并行运营:一方面,IBM咨询正推动快节奏、敏捷且日益产品化的服务模式,并引入“人机协同工作单元”等全新定价结构;另一方面,其传统基础设施与企业软件业务仍面临较长销售周期及既定的客户采购习惯等限制。协调这两种节奏相当复杂。新的快模式会否与传统模式产生渠道冲突?销售激励政策应如何调整,从而带动全栈整合方案而非孤立产品销售?成功驾驭这种内部二元性,确保两种“速度”协同共进,而非彼此牵制,至关重要。

· 赢得叙事战IBM的领导层坦诚面对过去在市场叙事方面的困境。当竞争者拥有简明、响亮且无处不在的传播叙事时(例如,“面向全球的人工智能平台"),IBM却要面对一个最为严峻的外部挑战——如何将其细致务实、注重实效的价值主张,转化成一个清晰、有力、令人印象深刻的市场信息,并且要能穿透市场噪音,不仅为企业高管认同,也赢得广大受众的共鸣。

结论:务实者的行动

过去十年间,市场主流叙事始终推崇解耦的架构,单一以公有云为中心的未来。然而,企业级AI面临的复杂现实——数据引力、安全合规、成本和监管要求正不断地挑战这一传统观念。在这个新格局下,IBM的集成化、混合优先的战略,看上去不像是旧时代的遗风,而更像是对企业计算未来的一次精准预判。

IBM未曾试图在AI竞赛中成为最炫目的参与者,当其他企业追逐媒体头条时,IBM甘愿专注于自己向来最擅长的领域:为世界上具有前瞻性的企业,解决复杂的、不容有失的难题。IBM正通过将咨询专长、开放软件平台及差异化硬件三者深度整合,重新成为值得企业信赖的务实伙伴——助力客户超越“电灯泡”式的短暂灵感,构建如“电动机”般持续驱动价值创造的AI解决方案,从而在智能化的未来中稳健前行。

随着IBM的前进发展,其成功将取决于能否把握好以下几大战略要务:

· 实现财务协同效应:这一整合模式为实现更优利润提供了明确的机会。市场将密切关注高利润的软件与基础设施业务将如何提升咨询主导的项目盈利能力,从而创造出与“技术协同效应”并驾齐驱的“财务协同效应”。

· 连接当下价值与未来愿景:IBM的一个关键战略机遇在于,既要保持量子计算领域的长期领导力,又要短期内,在AI及混合云战场上取得强势突破。作为量子计算领域设定了宏伟的十年目标的领军企业,IBM既需持续投入这项长期的“登月计划”,也需构建一套连贯的战略叙事——将客户当下获取的切实价值,与未来可期的变革性愿景连接起来。

· 开辟全新增长赛道:以合作伙伴为核心的中端市场战略蕴藏着巨大增长机遇。IBM正全力将其企业级解决方案体系转化为可扩展、盈利的合作伙伴方案,并在主打的年营收10亿至100亿美元的目标客户市场上取得成功。这一伙伴生态战略的成功落地,将为IBM开启一个广阔的增量市场。

成功地把握这些机遇,不仅将续写IBM这家标杆企业的崭新篇章,更将铸就其作为AI时代领导者的坚实地位。(作者:Anurag Agrawal,Techaisle 创始人兼全球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