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乡土文化能人|雪山弦魂:记藏族弦子舞省级传承人白玛扎史的文化守望之路

发布时间:2025-10-29 14:17:57  浏览量:1

藏族弦子舞省级传承人白玛扎史的文化守望之路

在梅里雪山脚下的德钦县佛山乡,每当弦子声响起,村民们便会聚拢成圈,踏歌而舞。这悠扬的弦音,不仅串联起茶马古道的千年记忆,更承载着乡土文化能人半生的坚守。白玛扎史,一位普通的藏族农民,用一把弦子奏响了非遗传承的时代强音,让古老的弦子舞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寻梦初芒:放牧少年的弦子梦

11岁的白玛扎史在山野间,牛羊为伴,弦音为友,少年对弦子的热爱悄然生根;12岁春节,首次登台演奏,收获了乡亲们的喝彩。14岁那年偶遇年永赤列录音专辑后,一台录音机和年永赤列的弦子专辑为他打开了新世界。放牧时,反复聆听《噶以若几大理粗卡》等曲目,少年将放牛鞭换作琴弓,用透明胶带反复粘贴磨损的磁带,指尖磨出厚茧,却练就了精准的音准与节奏感。

白玛扎史的传承谱系,融合了家族熏陶与师徒授受。从祖父的古老调式到丁争的现代指法,从年永赤列的音准哲学到白扭的舞韵美学,他将不同流派的精华熔铸一炉,而三位师傅的指导,更让他的技艺实现质的飞跃。

技艺创新:弦子艺术的当代转化

白玛扎史擅长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他借鉴二胡的滑音技巧,使高音更圆润;独创三种调式演绎同一曲目,尤其擅长快节奏变奏。其指法以无名指与小拇指为主,节奏独特,表演时更倾向坐奏,强化了弦子的叙事性与感染力。

面对乐器材质的局限,当鱼线替代马尾弦的试验进行时,白玛扎史正在完成弦子史上的重要革命。他创造性引入二胡揉弦技法,使《茶马古道情》的滑音如马蹄踏过冰河;独创的“三调演绎法”让同一曲目可呈现雪崩的壮阔、溪流的婉转与经幡的飘摇。2012年至今,他出版《江坡弦子》《梅里弦音》等多张专辑,并与年永赤列合作《传奇江坡弦子》,其中《茶马古道情》等作品成为地域文化符号。2013年录制《传奇江坡弦子》时,他将手机录音功能与古老工尺谱结合,实现非遗保护的数字化破壁。

文化根脉:弦子声中的乡土情怀

这位小学学历的非遗传承人在进行宏大的文化实践,让千年弦音成为乡村振兴鲜活血脉。2017年,白玛扎史在德钦县城开办弦子培训班,并走进示范小学、第一小学授课;与非遗中心合作录制60首教学视频,通过公众号推送,惠及弦子爱好者。2018年,制作U盘教材免费发放,并赴上海、北京演出,让弦子舞登上更广阔的舞台。2023年,在第九届梅里雪山弦子艺术节上,42岁的白玛扎史荣获个人赛一等奖。他表示:“祖父用弦子记录迁徙史,父亲用弦子歌唱山川,而我要用它连接未来。” 真正印证了传承不在博物馆,而在田间地头、校园课堂和每一次弦音响起时舞动的身影。

从澜沧江畔到黄浦江边,从放牧少年到非遗导师,白玛扎史用三十载光阴诠释了文化能人的深意、文化传承的本质。在梅里雪山的见证下,这把弦子将继续吟唱,继续演奏着这个民族永不终结的生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