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SNH48GROUP金曲大赏新玩法,花式助力偶像舞台梦

发布时间:2025-10-30 01:26:40  浏览量:1

前排能上两个舞台——一是“乐动金曲-REQUEST TIME BEST 30”的三十首金曲演出,二是“音你而声-THE 7 LIVE”的七位金曲主理人演出。把这两条名单都拿下,等于明年三月能在两场大型演唱会的舞台上都露脸。

接下来说清楚这事儿怎么运作的:10月25日到12月15日是金曲积分通道开放期,粉丝用投票来决定哪些歌能进前30;同时新加了一个名为“音你而声-THE 7 LIVE”的榜单,选出七位“金曲主理人”。两边的入选互不冲突,通俗点讲,就是既能靠歌上“REQUEST TIME”的舞台,也能靠当主理人登“THE 7 LIVE”,人和歌都能有机会多露脸。soso张琼予在直播里把玩法讲明白了,直播那会儿气氛挺活跃,大家一边听规则一边打趣,投票话题瞬间热起来。

这次规则变化的重点不是花里胡哨,而是把一些实权交给偶像和粉丝。做主理人的那七位,不只是上台唱唱那么简单,他们可以组建自己的表演团队,决定舞台呈现,调度人员,选择表演形式。这对已经有舞台经验的成员来说,是一次能当导演、当统筹的练习;对粉丝来说,这意味着机制上更能把资源往自己偶像那边倾斜,能策划出更契合偶像风格的舞台效果。粉丝立刻就嗅到利好,开始分工、筹钱、拉票,投票策略也被细化得很具体。

回到现实操作层面,活动一开就热闹。多人舞台方面,已经有六组成员报名。新人那边动得快的有23期的人气新人沈馨和李继醇,沈馨的粉丝给她推了两首金曲,目标很明确:把歌送进前30,好在更大的舞台上曝光,攒关注度。其他新人阵营也不闲着,讨论怎么用现有资源把偶像的出场频次和曝光率提高。有人负责拉票组织,有人做路演计划,还有人研究不同投票渠道的效率,动作挺专业。

双人舞台这边也在拉拢人气。柏欣妤(SNH48)和朱怡欣(GNZ48)这两位,一次在年度青春盛典拿到第三和第四名,粉丝觉得人气基础好,就喊着要冲第一,把以前的高位翻出来。还有像“周由世界”(周湘+由淼),“小肥包包组合”(卢天惠+胡晓慧)这些组合,都在做组合投票策略。粉丝会把票权和时间段拆成小块,轮流发动朋友圈、社群、线下亲友团,尽量把投票密度在关键时段提高。

公司这次也做了补位式设计:推出了“金曲连连看”,这是个免费趣味投票互动,目标是照顾那些刚入圈或者还没明确方向的粉丝团体。玩法简单,参与就能拿到参考值,排名靠前的前十还能获得在口袋48的专属连麦机会,和偶像直接聊金曲、讨论舞台呈现。对粉丝来说,这是低成本但高回报的操作;对公司来说,这是把流量底座扩大、把新人推向前台的办法。很多粉丝把“金曲连连看”当作性价比高的长期操作点:不用砸大钱,也能让偶像慢慢积累真实互动和人气数据。

时间安排上也很讲究。投票从10月25日到12月15日,跨度给了粉丝充足的组织时间,评选结果会影响明年三月的两场演唱会。也就是说,现在开始拉票的成败,会在明年春天直接在舞台效果上体现。能把歌送进“REQUEST TIME BEST 30”的偶像,会在那场按歌单排序的演出里露脸;被选为“THE 7 LIVE”主理人的人,可以在自己的小团队里试验各种舞台风格,从舞台编排到视觉效果有较大话语权。两路齐发,粉丝资源就要做取舍和优化,但也给了偶像多线展示的机会。

从公司意图看,这不只是一次粉丝游戏。丝芭传媒这段时间在舞台资源和活动形式上做了不少调整,最近关于袁一琦分约的消息,以及这类把小偶像推向实战舞台的尝试,都能看到一个趋势:公司更愿意把成长的机会下放,给小偶像更多锻炼场景。换言之,舞台不再只是给大流量明星准备的豪华秀,而是变成了一个“练兵场”和“试验田”。对粉丝来说是利好——渠道多了,玩法也能更灵活;对偶像本身,则意味着必须更快学着当项目负责人,而不是仅仅拿着稿子上台。

聊回当晚的直播细节,soso用比较轻松的口吻把玩法讲完,间或插科打诨,逗得粉丝笑出声。弹幕里有人喊策略,有人叫队友名字,还有人笑称要拉亲友团投票。讲完规则后,接下来的几周就是拉票期和筹备期了:粉丝要分时间段集中投票、安排线下推广、准备海报和视频素材,还有负责舆论引导的志愿者去做解释和动员。可以看到,有些粉丝社群开始了分工:有一组负责数据统计,监控投票进度;有一组负责对外宣发,把偶像的表演亮点剪成短视频在各平台推;还有人负责线下硬广,比如在学校或商圈投放小幅广告,吸引路人关注投票。

舞台筹备方面,主理人的权限一旦拿到,接下来的工作很具体:选谁上场、舞台灯光怎么配、是否要请外部编舞或乐手、服装和道具预算如何分配,这些都要决定。对于没有经验的偶像,这一套流程有陡峭的学习曲线,粉丝常常会把前辈或者有经验的幕后人员请来做顾问。也正因此,这次活动的含金量被看高了——不是单纯靠人气做表演,而是把表演的策划权交给偶像,让她们在舞台背后学到更多东西。

再说一些小细节。报名的六组多人舞台里,既有老面孔也有新人,报名材料里要附上表演设想和人员分工,评审会参考这些设想来做初步筛选;双人舞台则更注重搭档化学反应,粉丝会把以前的合体片段和现场互动剪成合集,作为号召力证明。那种把过去表演片段拼成“我们配合默契”的短片,成了粉丝动员的常用素材。

对于那些还在观望的新粉丝,公司开设的“金曲连连看”提供了一个低门槛入口。参与方式简单,既能获得参考值,又能和偶像有连麦互动的机会。很多新粉丝把这种互动当作“考察期”,通过听歌投票、连麦看偶像的反应和话题处理,决定要不要深度投入。老粉丝则把这当成培养新人粉丝群体的好机会:带着新人一起参与,顺便教他们怎么统计数据、怎么在关键时段集中投票。

现场效应也值得注意。当直播把玩法讲明白后,粉丝的社群里马上就出现了投票时间表和人力分配表。有人负责夜间投刷新,有人负责早高峰时间段拉票,有人专门做文案和海报支援。粉丝之间的配合程度有高有低,但能感觉到,这次活动已经把粉丝动员带进了一个更制度化的轨道。每一步都不像过去那样只是临时抱佛脚,而是开始有计划、有分工地去争取每一次曝光机会。

同时,活动也拉高了对偶像自身实力的要求。能被选为主理人不只是粉丝能力强就够,偶像自身的台风、舞台把控、临场应变也会被放大检验。那些舞台经验不足的成员,粉丝在催票的同时,也会要求偶像加练,去参加更多小型舞台演出,或者在社交平台上多做直播,提升粉丝互动质量。换句话说,粉丝正在把票务资源和训练资源联系起来,用投票作为推动偶像成长的杠杆。

公司层面的考量里,还有一条比较现实的逻辑:当资源下放,粉丝参与度和黏性会提升,平台的内容也更丰富。丝芭这类操作能让更多名不见经传的成员有机会被看到,同时也可能催生出一批在幕后有组织能力的年轻主理人。对媒体和活动组织方来说,这样的赛制带来的看点更多,讨论度也会维持更长时间,从流量和商业化角度看,是一桩合算的事。

直播结束后,社群里的讨论并没有冷却。有人在群里列出阶段目标,有人统计现有投票账号,还有人开始联系潜在的跨平台推广渠道。大家把投票活动当成一个长期项目来做,分成周计划、每日任务,甚至设定了“应急票池”,以备关键时刻补票。粉丝的执行力和条理性,往往决定了能不能把偶像送上那两个舞台。

接下来几周会更热闹。投票期还长,但热度在逐步攀升。粉丝们在群里互相提醒投票时间,有的会组织线下见面会筹集宣传物,有的准备竞选用的短视频素材。偶像们也在调整自己的训练计划,提高舞台表现力,争取在票数和效果上都不给粉丝丢面子。舞台争夺,从现在开始,已经进入了一个既要拼人气也要拼专业性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