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社区舞台捧出的“老戏骨”

发布时间:2025-10-30 05:31:56  浏览量:1

转自:天津日报

如今,沉浸式戏剧体验的氛围萦绕津城,游客或在街头遇见一场好戏,或在景区开展“戏剧漫游”;同时,许多市民正通过乡村疗愈活动、社区戏剧课、居民共创微短剧等形式,深度体验戏剧的魅力,培养了一大批“群众演员”中闪光的“老戏骨”。

在潮白河畔的小辛码头村,一场由专业团队带来的戏剧疗愈活动吸引了包括“90后”刘文乐在内的不少村民和经营者参与。刘文乐平时不常参与文艺活动,这次却被戏剧疗愈的开放性、互动性吸引。 “我们在尝试戏剧表演的过程中,通过一些简单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就能让彼此感到极大的善意,同时自己也会很放松、很开心。”对他而言,戏剧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而更像是一场纯粹的生活体验。

在社区,戏剧课堂将专业的表演技巧带给居民,又奉献出学员们认真表演的“毕业大戏”。62岁的黄萍是远洋万和城社区居民,在社区联欢会的舞台上,她和其他戏剧课学员一起,演出了话剧《四世同堂》的精彩片段。“我们社区的文艺活动挺丰富的。今年的戏剧课,我报名参加,跟着老师围读剧本、分析人物,老师也根据学员的特点分配角色,指导我们该如何表演,给了好多特别专业的建议。”黄萍说。远洋万和城社区党委书记谢双双表示,戏剧课的成功只是社区文化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为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培育并建成了一支功能完备、水平较高的文化队伍;针对居民不同的个人成长和兴趣发展需求,社区又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课程。社区提供舞台,邀请“学有所成”的居民进行展演,为更广大居民提供高品质的“文化盛宴”,共建良好的社区文化生态。

在五大道街道,微短剧既是消防安全宣传、文旅资源推荐的载体,也是居民展示自我、交流情感的舞台,此外还不断培养群众艺术人才并将其推向更广阔的舞台。73岁的俞军是福林里社区的“老戏骨”,从最初“放不开”“动作不舒展”,到如今已娴熟参与多集社区微短剧的演出,她坦言:“越演越放松,现在也不紧张了。” 福林里社区党委书记许颖说:“微短剧上线后,在社区内外广受好评,不仅本社区居民主动提供生活素材、积极配合演出,还吸引了周围社区居民报名参演,在居民中形成了‘编创’‘表演’的文化生活新潮流。”高校退休教师陈士桐并不是福林里社区居民,只因为参与微短剧拍摄表现出色,有机会走上“百年洋楼·情满五大道”百年洋楼生日会的大舞台,扮演历史人物曾延毅。“接到角色就得提前‘预习’,我们得搞清楚曾延毅是谁,这栋小洋楼里发生过什么故事。老年人历史底子可能不如年轻人扎实,但热爱家乡、学习历史的心是一样的。” 陈士桐表示。

戏剧浸润百姓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文化志愿者、戏剧课教师黄熙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学员都能从戏剧表演体验中获益:学生们通过系统训练,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会换位思考“走到角色内心”,用更专业的表演传递情感;社区青年夜校开设戏剧课,可以帮助年轻人释放情感、解放天性;而中老年学员对戏剧课“热情很高”“特别认真”,他们会自发组建小群对词、研究走位,沉浸角色,获得不一样的生活体验。群众有热情,艺术有能量。从乡村到城市,从手机屏幕到社区舞台,民间“老戏骨”络绎不绝。在天津,戏剧不再遥不可及,它正成为每个人都可以拥抱、感受和参与共建的城市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