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十四艺节·艺评】敖斯汀|青春的温度——民族舞剧《红楼梦》观后

发布时间:2025-10-30 11:44:35  浏览量:1

新重庆-重庆日报 敖斯汀

这个10月,民族舞剧《红楼梦》第三次来到重庆。从南京到重庆,川流不息的河水与舞台光亮同泛涟漪。演出前,施光南大剧院门口的暮色,合着隐隐传来的暖场钟声,一声,两声,声声慢。一个期待已久的《红楼梦》,如河水在人们耳边流动、呢喃,令人向往,让人怦然心动。

是那个一样又不一样的《红楼梦》啊!

自这部伟大小说诞生以来,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一个自己的《红楼梦》。来观看表演的观众,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如我一样的中年人,更多的是大学生模样的年轻观众。

民族舞剧《红楼梦》演出场景。出品方供图

舞剧《红楼梦》从南京出发,似乎只有从南京出发才是最适宜的。那里有作者曹雪芹年幼时的记忆,有他字字珠玑镶嵌起来的金陵贾家,有花团锦簇的金陵十二钗。这是一部由江苏大剧院原创打造的经典舞剧。据研究红学的人说,《红楼梦》所写的人物有几百上千人,反复出现的人也有上百人。他们都来了吗?不用说,舞者和乐者,此刻正提前潜入梦境,将人物的魂魄附上身。隔着我们的,只有那黑暗、幕布,和一分一秒过去的时间。

钟声的回音拉长了,几乎是醍醐灌顶式地从穹顶上盘旋着下来。舞剧《红楼梦》自面世以来,已演出400余场。当我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才发现场内观众已经几乎坐满,但相当安静。暖场时,十二钗手执象征自己命运的花卉,如画中人般显出光芒又隐入暗光。

深吸一口气,打开节目单。尽管舞剧《红楼梦》有良好的口碑,我却抱着那一丝顽固的怀疑。因为舞剧是没有台词和旁白的艺术,表演者们要用舞蹈转译文学,用两小时的肢体语言演绎重得不能再重的《红楼梦》。如此有难度的艺术形式,年轻的演员们能做到吗?

那像叹息一样的钟声,又丝丝缕缕地飘落下来。

黑色的舞台深不见底,观众席上也渐渐安静得如一池静水。舞台与观众,静静凝视,甚至对峙。这种千钧一发的力量,只要心足够静,是能够感受并捕捉到的。

我开始有所预感,我们所面对的舞剧《红楼梦》的舞台,不再是单纯的中国传统艺术舞台,它是一场营造:故事文本的营造、身体的营造、现代科技声光电的营造,背景音乐如河水流转,所有的情绪都将如万河归海般流向一个梦境。一个叫《红楼梦》的梦境。

当我回过神来时,舞台已经变成一幅中国画,一条重构东方美学的光影隧道。原作的百万字浓缩成十二章节:《入府》《幻境》《含酸》《省亲》《游园》《葬花》《元宵》《丢玉》《冲喜》《团圆》《花葬》《归彼大荒》。十二舞段完整地串起了整个故事。

与原著人物众多,且以旁逸斜出的方式表达时代痼疾、兴亡离散等宏大主题不同的是,舞剧《红楼梦》可以说是采其精华,举重若轻。悲剧性的情绪一直由复调般的音乐完成,每一道层叠的帷幕都是一方天地。而人物服装的变幻、屏风、团扇、白绫、花瓣等象征性道具的加入,始终在突出着那舞台中心的舞台,被一束光追逐着的人。

那是姹紫嫣红中的贾宝玉。

他是十二个章节中重要的叙事者,他看见了神话,也看见了世俗;他看到了宛如美神一般的大观园中的女性,她们的盛开和飘落;他看见了自己的爱情,不是别人认为般配的爱情,而是他自己情有独钟的爱情;他看见了一个家族覆灭的命运,也看见了那一场干干净净的雪。十二个章节中,尤为动人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灵魂相依,情投意合,最终演变成宝黛忘情的双人舞。舞台上每一秒都如此珍贵,而宝黛的爱情却占据了重要的比重。他们舞动着,珠联璧合,行云流水。

舞剧《红楼梦》往期剧照。出品方供图

这就是舞剧《红楼梦》独有的青春温度。它放弃了宏大叙事,在悲凉的底色上,展现出舞剧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价值:用青春的身体来再写一部《红楼梦》,原来也可以让人如痴如醉,潸然泪下!青春是什么呢?青春就是两百年前的眼泪仍旧滚烫着。

终于,在舞台侧面照过来的一小束灯光中,我发现贾宝玉的扮演者,眼里有泪光在闪动。我想,这一点泪光,是这个夜晚最接近《红楼梦》背后的那个曹雪芹的时刻。

坐在台下,我有些恍惚:故事还是那个故事,身旁是潮水般起伏的呼吸——最后一个章节的钟声徐徐响起,透过那朦胧的光亮,梦境越来越深。我才惊觉,从我第一次读《红楼梦》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多年的岁月。而时间在《红楼梦》里是没有留下痕迹的,它既经典,又年轻,永远活在一代又一代人眼中的温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