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后最舒服的时光:这些小事让老人底气十足
发布时间:2025-10-30 12:30:06 浏览量:1
人一过六十五,好像突然就换了种活法。你盯着镜子看,白头发是多了,脸上沟壑也深了,可心里头反倒松快起来。以前一天到晚愁这个愁那个,现在倒好,养老金每个月准时到账,数字不多不少,刚够买菜、看病、偶尔请老邻居喝个茶。广州王叔每天早上六点半出门,拎个布袋,沿着小区墙根慢慢走,碰上几个老伙计,聊几句天气,说说谁家阳台的辣椒又红了一茬。他们不急着赶时间,动作慢得像风在打盹。
说起病,谁没点三高?糖尿病也不稀奇。王叔抽屉里整整齐齐码着药瓶,饭前饭后几粒,吃出了经验。医院去得熟了,连挂号窗口的小姑娘都认得他,“王伯,又来复查啦?”他笑笑,“命长,就得常来看看。”大家见面不问升职加薪,改交流哪种降压药副作用小,谁用了新开的理疗仪效果不错——这些话,听着琐碎,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关心。
上海黄阿姨朋友圈清得只剩三五人,都是退休前的老同学。微信一响,八成是发了个“笑哭”表情包,或者一句“孙子刚学会喊奶奶”。她不去参加那些热闹的聚会了,嫌累。但每周四下午社区活动室教手机拍照,她准到。学不会没关系,图个热闹。她还跳起了交谊舞,穿件红裙子,踩着音乐转两圈,笑着说:“年轻时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反而敢了。”
家里事也简单了。儿女大了,自己成家,带孙子虽说费神,可屋里有笑声,总比冷清强。老两口吵嘴?少多了。争来争去几十年,哪次真分开了?现在倒好,下盘棋输了也不急,孙子在边上一笑,啥火气都没了。
一个人住的也不少。社区门卫老李记得谁家买豆腐要嫩的,谁爱讲价两毛钱。他们日子过得细,可不觉得苦。晚上睡不着?起来喝口温水,看看窗外路灯下的树影,天亮照样去买菜。体检单上指标飘红,心里也不慌,“治呗,活着就得对付点毛病”。
这五年,不上不下的年纪,既没老到走不动,也没年轻到还得拼命。反倒是最踏实的一段日子——早起一碗热馄饨,午后公园长椅上眯一会儿,茶凉了也不急着续。谁说这不是最好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