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有礼,文润“金名片”!从校园餐桌到省级舞台的跨越
发布时间:2025-10-30 13:36:50 浏览量:1
舌尖有礼,文润“金名片”!从校园餐桌到省级舞台的跨越
“民以食为天,食以礼为贵。”当晨曦为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文润校区镀上金边,食堂飘出的饭菜香里,藏着一张让全体师生引以为傲的“文明金名片”——这份诞生于校园餐桌的文明成果,已随学子们登上省级舞台,亮相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联合主办,ZMG成长传播中心(浙江少儿频道)承办的《哇!我们的文明密码》2025年浙江省中小学生云上思政公开课,成为“在浙江看见文明中国”品牌中闪亮的校园印记。这张名片,印刻着学校的用心耕耘,承载着学子的自觉践行,更闪耀着属于文润校园的独特荣光。
01 校园匠心筑基:让文明用餐有温度、有章法
为打磨好这张能站上省级舞台的“金名片”,学校从源头倾注匠心,让每一处细节都成为文明的注脚。凌晨六点,食堂师傅们便循着星光忙碌:精挑细选带着露水的新鲜食材,反复校准蒸箱温度以锁住营养,每月依据膳食调查问卷调整菜品,用“吃得安心、吃得可口”的保障,为文明用餐打下坚实基础。
不止于味觉的满足,学校更搭建起立体化的文明引导体系:食堂展板上,“一餐饭里的劳动者故事”图文并茂,将“粒粒皆辛苦”的古训转化为农民伯伯耕种、食堂师傅烹饪的鲜活场景;主题班会上,老师带领学生解码“礼让取餐”“安静用餐”的礼仪内涵,让抽象的“礼”变得可学可做;数字化平台实时更新各班光盘数据,让每个班级的节约成果直观可感。从硬件保障到理念浸润,学校用细致入微的规划,让文明用餐的种子在学子心中深深扎根。
02 少年知行合一:让文明用餐成习惯、成风尚
在学校的精心培育下,文润学子早已成为这张“金名片”最生动的代言人,更凭借扎实的实践成果,自信站上《哇!我们的文明密码》公开课的舞台。镜头前,他们是灵动的“文明解码者”:清晰讲述发现分餐分量不均后,小帮厨们根据男女生食量精准添饭的创新思路;展示“菜品夸夸墙”上,同学们写下的菜品推荐与对食堂师傅的感谢留言;还原值周时,“文明监督员”们对照厨余垃圾桶警戒线记录光盘成果的认真模样。
镜头外的校园里,这样的文明实践早已融入日常:高年级学长学姐化身“礼仪导师”,录制的文明用餐视频,从双手端餐盘的标准姿势,到餐后分类整理餐具的步骤,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清晰到位;低年级学弟学妹认真模仿,很快便将礼仪规范内化为习惯。如今的食堂里,自觉排队、按需取餐、餐后整洁已成常态,学子们用日复一日的行动,为公开课上的分享写下最真实的注脚,也让“浙江有礼”在少年身上有了具体的模样。
03 荣光浸润成长:让文明用餐成骄傲、成传承
当文润学子的身影出现在《哇!我们的文明密码》公开课上,当校园的文明用餐实践成为“在浙江看见文明中国”品牌的组成部分,这份荣光便流淌在每一位文润人的心中。走进校园食堂,听不到喧闹声响,只见学子们安静有序地用餐;看不到剩菜堆积,只剩干干净净的餐盘和分类整齐的餐具,这份成果不仅赢得了来访家长的连连称赞、兄弟学校的交流学习,更让学子们在省级舞台上收获了满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份荣光正推动文明从校园向家庭延伸。学子们化身“文明小使者”,把校园里的用餐习惯、公开课上学到的文明理念带回家:主动帮父母分餐,提醒家人按需取食,带动全家参与光盘行动。当“文润礼仪”成为家庭餐桌上的新风尚,当孩子骄傲地向父母讲述自己在公开课上的分享,这份属于校园的“金名片”,便有了更深远的意义——它不再只是一份实践成果,更是一代少年文明素养的成长见证。
从校园的匠心搭建,到学子的自觉践行,再到省级舞台的荣光绽放、家校间的文明接力,卖小文润的“文明用餐金名片”,早已超越一餐饭的范畴,成为滋养少年成长的精神养分。我们为学校的用心耕耘骄傲,更为学子们能带着日常实践的成果,在省级舞台上展现文润文明风采而自豪——这份镌刻在舌尖的文明,终将成为他们人生路上最珍贵的行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