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烟火乱舞,加拿大已被“占领”,印度人会大量进入中国吗?
发布时间:2025-10-30 14:51:13 浏览量:1
最近几天,加拿大多伦多地区的宾顿市街头格外热闹,印度排灯节期间,大批印度裔居民走上街头庆祝,从超市到机场,从马路到商场停车场,到处都有庆祝活动。[无辜笑]
周一到周二这两天,社交媒体上流传出多段视频,FreshCo超市里,十几位锡克族顾客突然在货架之间跳起舞来,他们脱掉鞋子,穿着节日盛装,随着手机播放的音乐即兴起舞,超市其他顾客停下购物车,掏出手机拍摄。
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的到达大厅内,也出现类似场景,一群刚下飞机的印度裔乘客在行李提取区载歌载舞,机场工作人员没有阻止,其他旅客绕道而行或停下观看,有人在视频评论区写道:“刚下飞机就看到这场面,确实挺震撼。”
街头的庆祝活动引发了更多关注,宾顿市一条主干道上,有人在车流中点燃烟花,火花在路面飞窜,视频显示,过往车辆不得不减速避让,有司机按响喇叭表示抗议。
Trinity Common Mall商场的停车场里,烟花燃放持续了数小时,爆竹声此起彼伏,烟雾弥漫在停车场上空,地面散落着大量燃放后的纸屑和残渣,第二天早晨,清洁工在停车场清理出数十袋垃圾。
附近的怡陶碧谷地区也有类似情况,一处公共停车场的监控录像显示,从晚上9点到凌晨1点,陆续有车辆驶入,车上的人下车后点燃烟花,随后迅速离开,管理方表示将把录像提交给警方。
宾顿市政府此前发布过烟花禁令,规定除特定节日外,私自燃放烟花最高可罚款500加元,但从实际情况看,这项禁令在排灯节期间基本没有得到执行,警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接到了数十起投诉电话,但警力有限,无法逐一处理。
除了节日庆祝活动,印度文化在加拿大的存在还体现在其他方面,今年6月多伦多附近的布兰普顿市竖起了一座18米高的湿婆神像,这座神像位于一座印度教寺庙外,从高速公路上就能清楚看到。
8月距离多伦多皮尔逊机场仅5公里的地方,又竖起了一座17米高的罗摩神像,这座神像手持弓箭,面向机场方向,当地居民在社区论坛上讨论这座神像时,有人质疑:“这么高的雕像需要报批吗?”也有人回应:“寺庙的私有土地,符合建筑规范就行。”
今年竖起的第三座大型神像是16米高的哈奴曼神像,位于密西沙加市,三座神像都在大多伦多地区,建造时间集中在今年夏天到秋天。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人口结构的转变,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印度裔移民总数达到501万人,占加拿大总人口的12.3%,超过中国裔成为最大移民群体,这个数字在2015年时还只有140万。
过去十年印度裔移民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入加拿大:留学生毕业后申请工作签证,技术移民打分系统,以及省提名计划,加拿大政府数据显示,2023年发放的学习签证中,印度学生占比达到37%,远超其他国家。
宾顿市的印度裔人口占比更高,202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该市63万居民中,印度裔占比44%,市议会15个席位中,有8位是印度裔。去年11月市长选举时,前三名候选人都是印度裔。
人口结构变化也影响了城市面貌,宾顿市主干道上,印地语招牌随处可见,大型连锁超市开设了专门的印度食品区,货架上摆满了各种香料、豆类和印度品牌的商品。
但快速增长的移民数量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今年9月加拿大联邦政府宣布削减留学生签证数量,2025年将比2024年减少35%,官方给出的理由是部分院校过度依赖国际学生学费,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加拿大住房部长在接受采访时更直接:“我们的住房供应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必须控制移民节奏。”多伦多的房租在过去五年涨了58%,两居室公寓平均月租已超过3000加元。
就业市场同样承压,统计数据显示加拿大今年前9个月新增就业岗位27万个,但同期新增移民超过100万,安大略省的失业率从去年的5.8%升至今年的7.1%。
这些问题在其他移民国家也出现了,伦敦10月中旬有超过10万人参加反移民游行,抗议者举着“控制边境”的标语,墨尔本的游行规模更大,主办方称有20万人参加,美国则通过提高H1B工作签证费用来限制外国技术工人流入,虽然费用没有涨到10万美元那么夸张,但申请门槛确实提高了。
一些印度籍技术人才开始关注其他目的地,中国今年10月推出的K字签证专门面向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印度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领英上一些印度工程师在询问申请条件和待遇情况,不过从实际数据看,中国去年发放的工作签证中,印度籍仅占2.3%。
现在日本缺工最严重的是建筑、农业和制造业,这些行业的工资水平在发达国家中偏低,东京建筑工人平均月薪约3000美元,只有美国同行的一半,而日本对高技能移民的吸引力也不够,IT工程师在东京的薪资比硅谷低40%以上。
另一个因素是语言门槛,日企普遍要求日语能力达到N2级以上,这让许多外国技术人才望而却步,欧美国家的跨国公司可以用英语工作,但日本企业内部沟通还是以日语为主。
加拿大眼下的情况是,一边是印度裔群体快速增长带来的文化冲击,一边是本地居民对就业和住房的焦虑,多伦多街头的排灯节烟花,既是节日的欢庆,也是这种张力的具体体现。
网友们见识这“阵仗”,纷纷发表不同的想法:
“多伦多这排灯节阵仗也太大了!超市跳舞、机场狂欢,连马路上都放烟花,感觉整个城市都被点燃了,不过烟花在车流里炸,确实有点危险,本地司机估计心态崩了。”
“加拿大对文化包容度真的高,但公共安全也不能忽视啊,听说宾顿那边烟花禁令形同虚设,庆祝传统节日可以理解,但万一引发事故就得不偿失了。”
“印度移民这是要把加拿大变成‘小印度’?连机场旁边都立起十几米高的神像,文化输出力度惊人,不过说‘罗摩雕像要击落飞机’就夸张了,这玩笑有点过。”
“数据显示印度移民都500万了,占人口12%,再过十年可能真成主流群体,但加拿大本来就是移民国家,这种变化也不意外吧?”
“伦敦、墨尔本最近都在反移民,加拿大反而收紧学签,印度人这下难了,不过说他们‘要投奔中国K字签证’,感觉是想多了,中国吸引的是高端人才,不是普通劳工。”
“日本例子很真实!它缺劳动力,但工资和岗位对移民吸引力不足,制造业缺人,但谁愿意跑去流水线?中间阶层更不会轻易移民。”
“移民问题本质是经济问题,高精尖人才去哪都吃香,底层劳工靠体力谋生,中间层反而最尴尬,日本卡在中间,想要‘好用不贵’的劳动力,但这种人根本不愿意去。”
“法国那段有点意思!原来非洲法郎还要分一半给法国?难怪非洲移民那么多,历史包袱甩不掉啊。”
“加拿大这种多元文化模式能持续吗?现在热闹,但长期来看,不同族群融合需要时间,别最后像某些欧洲国家,文化冲突越来越明显。”
“移民不是简单的人口流动,背后有经济、历史、政策多重因素,加拿大走包容路线,日本保持谨慎,各有各的考量,关键是怎么平衡文化尊重和社会稳定。”
你怎么看待移民对本国文化的影响,你所在的城市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移民文化场景?
官方信源:加拿大移民人口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