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歌舞升平已久的样子,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忘战必危”
发布时间:2025-10-30 16:34:33 浏览量:1
文|晨枫 著名撰稿人、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不久前,德国巴伐利亚的埃尔丁市上演了一场“德军大战德警”的乌龙,可以说是很好的诠释了中国人常说的“忘战必危”是什么样子。
据悉,在这场代号为“警长力量2025”演习中,德军重点演练了城市反恐,模拟在北约遭到攻击后,德国面临无人机与渗透威胁。
演习属于治安战级别,演练地点涵盖公路、工业区等开放区域,除500名军方官兵外,还有300名警察、消防、医疗部门的现场应急人员参加。
偏偏这个时候,意外就这样找上门了——军方在演习时,被当地居民报警,称发现“蒙面武装人员”。
而当地警察居然事先不知道有军事演习,还以为真有可疑的歹徒或恐怖分子活动,迅速出动,与德军对峙。参与演习的军人以为那是设定中的假想敌,上演了一幕德军大战德警的驳火场面。
部分参演警察当然是知情的,但这不包括当地警察。德军以为到场的武装警察是假想敌,于是向他们发射训练弹。警察见“歹徒”射击,立即还以颜色,以实弹射击,一名士兵脸上被子弹划伤,急送医院,幸无生命危险。
事后沟通,才发现是乌龙。埃尔丁市市长戈茨猛烈批评这次沟通灾难,称市政府事发时毫不知情。
反恐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事前保密有助于保持演练的真实性。但获得地方协助本应是反恐的一部分,这少不了沟通。德军属于国防部系统,警察分属联邦内政部和州内政部,乌龙出在国防部与巴伐利亚内政部缺乏沟通。
军方声称演习前已向地方政府通报了框架计划,但并未明确列出埃尔丁市为演练地点。州政府仅仅知道框架信息,例如演习大概内容以及模糊的范围,对于具体日程和地点并无掌握;埃尔丁市政府更是一无所知,前线警员对演习完全蒙在鼓里。
但实际演习前一周,已经有媒体公开报道过当地要搞反恐演习,只不过这个消息当时没什么人关注,一周后大家更是都忘了。
就算是之前有纰漏,演习一开始,比如“发现恐情”,参演军方也应该立刻与地方沟通,取得地方当局的协调行动和支持,因此缺乏沟通这点难辞其咎。
演习本来就是要检测军方、地方当局与紧急服务部门在压力下的协调互动,这下倒是真检测出了大问题。闹剧本身反映了德国马放南山已久,基本的应急沟通机制都生疏了。
德国歌舞升平已久,才滋生出绿党这样“何不食肉糜”的东西。但是近年来,德国的不安全感暴增。乌克兰战争使德国尝到久违的战争威胁,此起彼伏的恐袭更是弄得官方和民众神经紧张。“警长力量2025”检测的是后者,更大的挑战在于前者。
特朗普“抛弃欧洲”后,德国整军经武,要扩军三分之一,兵力将由18万急增至24万。但有兵力与形成战力是不同概念,德军素质与人们的“刻板印象”已经大相径庭。
在2007年的德国武装部队战备情况年度报告中,德军人员的超重率达到40%;在2017年,《斯图加特报》披露阿富汗前线的德军有30%过度肥胖,每名士兵每日可饮用两罐啤酒,节假日则更多。驻扎阿富汗期间,美军则抱怨德军作战像上下班一样,不仅一到“下班时间”就撤出战斗,连喝下午茶的时间都不错过。
德军自2011年起就暂停义务役,不论数量与质量都较冷战时期有大幅度下滑,直到近期德国要扩军6万人,才又掀起义务役的讨论。从朔尔茨政府留用的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坦率地指出,德国目前军营和训练设施不足,即便恢复义务役,也缺乏足够可用的训练设施。德军重建路遥且艰。
德军还有忠诚问题,军中“为谁而战”竟然都成了问题。2018年德国联邦刑事犯罪调查局(BKA)侦破一项名为“Day X”的阴谋,涉及最精锐的德国特种部队KSK的成员。
进一步调查后发现,KSK有不少成员牵涉新纳粹主义之中,2021年更是发现KSK有48000发子弹、62公斤炸药不知去向,怀疑被用以策动政变阴谋。德国国防部最终在2021年决定将KSK的四个连解散。
2022年的“帝国公民未遂政变案”,更是像小说中的情节一般。极右地方贵族“海因里希13世亲王”勾结KSK内外的退伍和现役成员,阴谋以武力推翻联邦政府,恢复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政体与疆域。这是俾斯麦和威廉大帝时代的德国,疆域包括现划归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和波兰的西里西亚和但泽-格但斯克。
这不仅是对战后德国的全面否定,还将重置战后欧洲的政治秩序。但看看现在德军那素质,再配合上胆大包天的野心,简直像个国际玩笑。
德军早就不是曾经使得欧洲闻风颤抖的铁甲雄师了,德国军工也需要恢复军工的成体系发展。在欧洲加速重建军备的过程中,法国力主“欧洲装备欧洲造”,德国则力主不问出处、择优选用,反映的是各自的处境。
法国依然拥有相对完整而且先进的军工企业,德国只有先进但碎片化的“专业军工”,不是挂靠在美国军工之下,就是依赖欧洲合作。
这使得德国的“1000亿欧元重建军备”成为肥水直流外人田,不可持续。
但这些都是远虑,近忧是军警政之间要恢复紧急情况下的沟通,避免再出军警大战的乌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