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301那押韵、注释、古音、今韵
发布时间:2025-05-02 10:44:55 浏览量:3
诗经301-1那押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o的鼻音二象性、✜i的鼻音二象性)「」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
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
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
庸鼓有择,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u
□□□□,□□□◆。□□□◆,□□□◆。ng
□□□◆,□□□◆。□□□◆,□□□◆。ng
□□□◙,□□□◙。□□□●,□□□◙。o
□□□◙,□□□●。□□□◙,□□□●。o
□□□◆,□□□◆。ng
附注:已修改一些标点。已重新分阕。
1、本诗押韵较为规则,主体为偶数句押韵,也即,ABCB。
2、存在句句押韵,也即,AAAA。
3、在编写《周音》时,我认为:客为i韵,因为南阳方言客读作:kai,属于i韵。但现在我认为,择(斁)-奕-怿,都存在i o二象性,因为择-怿从罪(辠),罪从自,古音dui;奕从大,古音dui。客从各,各从口,古音co。四者可以押韵o。
4、在编写《周音》时,我认为,昔-夕押韵i。但现在我认为,昔从水,古音dui;夕-月同源,月古音do,夕存在i o二象性,古音dui。也即,昔-作-夕-恪,四者可以押韵o。
5、前人没有意识到:斁是择(擇)的讹字,现在我予以更正,诗经中多见。
6、在编写《周音》时,我认为第一阕:与为韵脚。但现在看来,与为叹词,不应视为韵脚,而猗从奇,奇从立,立从大,存在i o二象性,古音dui。那从冉,存在鼻音二象性,可记为古音:dõ 。
在本诗中, 猗-那,均可是韵脚,猗-那-鼓-祖,四者押韵o/u。
诗经301-2那注释1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o的鼻音二象性、✜i的鼻音二象性)「」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
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
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
庸鼓有择,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u
□□□□,□□□◆。□□□◆,□□□◆。ng
□□□◆,□□□◆。□□□◆,□□□◆。ng
□□□◙,□□□◙。□□□●,□□□◙。o
□□□◙,□□□●。□□□◙,□□□●。o
□□□◆,□□□◆。ng
附注:已替换讹字:斁→择(擇)。
1、猗:=悠。通假字。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2、那:上古传说中的一个方国,很远,大致位于现代的西藏。引申为远。
猗那=悠远。形容道之远,诗人作为国君或天子,对自己治理国家的效果不满意,认为距离祖先的功业太远。所以引出后文的祭祖。
与:=欤。通假字。语气词。
3、衎:=敬、惊(驚)。通假字。惊动、让神灵听到。诗经中出现过,例如
①诗经第220篇《宾之初筵》: 籥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礼。
其中,衎=敬、惊,通假字。惊动,让祖先听到。
②诗经第179篇《南有嘉鱼》: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其中,衎=敬。敬爱、敬重。
在本诗中, 衎=敬、惊。两种意思都可以。奏乐让祖先听到,既是惊动了祖先,也是孝敬了祖先。
也可以理解为,=干,到达,奏效之义,例如,直干云霄。
烈祖:=列祖。通假字。各位祖先。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4、简简:=哐哐。通假字。拟声词。形容鼓声。
5、鞉:=鼗。通假字。像乌龟一样趴在地上的鼓,不需要鼓架。诗经中出现过,例如
诗经第280篇《有瞽》: 应田县鼓,鞉磬柷圉。
6、渊渊:=咚咚。通假字。拟声词,形容鼓声。
7、嘒嘒:=喅喅、昱昱。通假字。嘹亮、刺耳。诗经中多见,以前分析过,见: 诗经258-4云汉今韵 ; 嘒=昱喅煜本字考 ;
8、汤孙:商汤子孙。诗人为商朝天子,为商汤之后。诗人自称。
9、假:=陶。古今字、通假字。本义为假石头,陶器。名词动词化。引申为乐陶陶,陶然,陶醉。
以前分析过,见: 叚=假=碬=陶本字考、叚从石,古音do ;
奏假=奏陶=我奏乐让祖先陶醉。
10、思:=兮。通假字,古音di。
11、绥:=遂。通假字。满足。诗经中多见。
绥我思成=遂我兮成=让我遂了成功的愿望。
12、庸:=镛、甬。通假字。镛鐘、甬钟。 有柄的钟,古代用于军队,可以手持击打。吻合后文的:万舞。因为万舞是一种战斗舞蹈。
13、有择:与无择相反,在诗经中,无择为褒义,=无可挑剔。由此可见,有择为贬义,=有可挑剔之处。
镛鼓有择=甬钟和鼗鼓都有可挑剔之处,意思是不太完美。
14、有奕:=有赳。通假字。雄赳赳、高昂。为褒义。万舞是戎舞,最原始的要手持兵器,后来演化为象征性兵器。在本诗中,镛鼓不完美vs万舞雄赳赳,一个贬义,另一个褒义。可见,诗人在不满中存在满意。
暗示出,万舞的演奏者是军人出身,并非专业舞蹈家,所以,钟鼓都是旧的,是在战场上真正杀敌的武器和士兵,因此,万舞没有减损一丝战士的豪迈,也即,战场的原生态。
15、不夷怿:不平静,不快乐。其中, 夷=平静,怿=快乐。
不夷怿,为贬义。嘉宾不夷怿=嘉宾不平静,不快乐。说明嘉宾在这种原生态的战争舞蹈面前,心情不平,有怒色。
这呼应了开头,诗人治理国家距离成功还很悠远,所以祈求祖先保佑。
这反映了商朝的内乱频繁,同时也暗示出诗人所谓的嘉宾是不太臣服的方伯或诸侯。这位嘉宾虽然被诗人(商天子)邀请做客,但仍有不满,认为这种万舞是一种战斗挑衅。
16、第五阕: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近似白话:在古代,旧时候,先辈们发奋振兴。早晚都待人温和、恭敬,做事恪守道理,持之以恒。
其中,恪:恪守。坚持。
17、第六阕: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也近似白话:祖先请回头看看我的供享,快帮子孙一把!
其中
①顾:回头看,顾念。
②烝尝:=蒸尝。通假字。泛指熟食,用于祭祀。
③将:扶助,靠近。
汤孙之将=将汤孙。一种动词名词化的修辞。也可以理解为动宾倒装。
本义是:老祖宗赶紧尝尝我给你们的供品,就当帮我一把了。您吃供品,就是看得起我,就是帮助我!
也即,你吃=我之帮,你吃=帮我。
我之帮,属于动宾倒装。
诗经301-3那上古音大概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o的鼻音二象性、✜i的鼻音二象性)「」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
dui do dõ du, di co do cu. do cu cong cong, cong co do du.
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
dong dong do dũi, do co dĩ ding. do cu dong dong, bui bui cong ding.
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
ci co du bing, ci co duĩ duĩ. cu co dong dong, bo bo cui duĩ.
dong cu dui dui, cong bu dui dui. co dui co co, dui bui dui dui.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dui cu di dui, ding bing dui do. bing cong do dui, di di dui co.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cu du ding dong, dong dong di dong.
◙□✤□,□□□●。□□□□,□□□●。u
□□□□,□□□◆。□□□◆,□□□◆。ng
□□□◆,□□□◆。□□□◆,□□□◆。ng
□□□◙,□□□◙。□□□●,□□□◙。o
□□□◙,□□□●。□□□◙,□□□●。o
□□□◆,□□□◆。ng
附注:已替换讹字:斁→择(擇)。
1、思从十,那从冉,均具有鼻音二象性。
2、磬-声,均从石,具有鼻音二象性,兼具i o二象性。
3、择-怿,均从辠,辠从自,古音dui,存在i o二象性。
4、奕-夷,均从大,古音dui,存在i o二象性。
5、假从石,存在i o二象性,兼鼻音二象性。暂定古音:dũi,因为石的鼻音一般在o元音上,在发生i o二象性之后,鼻音才转移到i元音上。
6、嘒从彗,彗从羽,古音bui,发生了b→h辅音腭化、零化。可能存在c辅音的过渡。b→c→h辅音腭化。
诗经301-4那今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o的鼻音二象性、✜i的鼻音二象性)「」
悠欤遐欤,置我鞉鼓。奏鼓哐哐,敬我列祖。
汤孙奏陶,遂我兮成。鞉鼓咚咚,昱昱管声。
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
镛鼓有择,万舞有赳。我有嘉客,亦不夷怿。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顾予蒸尝,汤孙之将。
◙□✤□,□□□●。□□□□,□□□●。u
□□□□,□□□◆。□□□◆,□□□◆。ng
□□□◆,□□□◆。□□□◆,□□□◆。ng
□□□◙,□□□◙。□□□●,□□□◙。o
□□□◙,□□□●。□□□◙,□□□●。o
□□□◆,□□□◆。ng
附注:已替换讹字:斁→择(擇)。
1、猗→悠。通假字,古音do。诗经中常见,不赘述。
2、与→欤。通假字。语气词。叹词。
3、那→远、遐。同义词。前人多误解,有必要替换。但破坏了原诗的韵脚。
4、简简→哐哐。通假字。拟声词,击鼓声。
5. 衎→敬、惊(驚)。通假字。惊醒,使之听见,敬献。
6、烈祖→列祖。通假字。列位祖宗。
7、假→陶。通假字。本义为假石头、陶器。引申为陶醉、乐陶陶、陶然,使之陶醉。名词动词化,且兼具自动词vi、使动词vt。
8、绥→遂。通假字。满足、遂愿。
9、思→兮。通假字。
10、渊渊→咚咚。通假字。拟声词,击鼓声。
11、嘒嘒→昱昱、喅喅。通假字。刺耳,嘹亮。
12、庸→镛。通假字。甬钟、镛鐘。带柄的铜钟,可以手持,在战争中使用,后演变为乐器。
13、奕→赳。通假字。高昂、雄赳赳。
14、烝尝→蒸尝。通假字、古今字。为祖先做好熟食祭祀,引申为供品。动词名词化。
以上只考虑通假字,并未考虑古今音变,可视为版本一。
15、第四阕:赳-怿,现代不押韵。可退回原文,奕-怿,现代押韵i。
于是,出现版本二,20250502上午10:28
镛鼓有择,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
顾予蒸尝,汤孙之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