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演艺激活商旅 点亮缤纷舞台

发布时间:2025-05-03 08:00:00  浏览量:3

“五一”假期,北京舞台成为文艺海洋,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如繁星闪耀。从经典剧目到首演大戏,从万人演唱会到沉浸式演艺新空间,全市已开票营业性演出达到276台1178场,为市民与游客打造节日氛围浓厚的文化盛宴。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演艺+”模式的全新尝试,正在推动文商旅的深度融合联动,构建起城市消费的新场景。据悉,5月1日,全市接待游客总量345.8万人次,同比增长6.0%,其中,接待外省来京游客129.5万人次,同比增长4.9%。

好戏连台

多元演艺织就文化盛宴

“五一”假期,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北京演艺集团“五月演出季”、第五届台湖爵士音乐节轮番登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同期上演《风雪夜归人》《情人》《长椅》多部好戏。国家话剧院经典大戏《大宅门》启幕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北京艺术中心上演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北京保利剧院演出歌剧《茶花女》,天桥剧场连续五天上演芭蕾舞剧《红楼梦》,音乐剧《基督山伯爵》中文版则在天桥艺术中心连演8场。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吉祥大戏院上演《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等经典戏曲,更是让新老戏迷过足戏瘾。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马兰花》《小王子》、北京儿童艺术剧院《甲骨文学校》等优秀儿童剧目,为小朋友们增添节日乐趣。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的重磅大戏——大型木偶剧《悟空·三打白骨精》首演,创新运用多达8种形态各异木偶,吸引大小观众目光。

除了传统剧场演出,演艺新空间也在“五一”假期大放异彩。繁星戏剧村、鼓楼西剧场、正乙祠戏楼、开心麻花·花花世界等演艺新空间推出百余场特色演出。一群看完繁星戏剧村全新推出的漫才喜剧《狂人与阿狗:保持冷静》的年轻人表示:“看完一场让人放声大笑的沉浸式喜剧,工作的疲劳和压力一扫而空,戏剧真是具有既让人身心放松,又精神充电的治愈奇效!”

大型演唱会与音乐节更是成为城市流量入口。开启鸟巢“包月模式”的张杰演唱会,华熙LIVE·五棵松的汉斯·季默传奇音乐会,还有在北京世园公园举办的2025北京超级草莓音乐节和在北京昌平拉斐特城堡酒店举办的元气森林音乐节,都在“五一”假期唱响。

“演艺+”模式

激活文商旅融合新引擎

“五一”假期,国家大剧院北水下廊道被《女武神》的神话氛围笼罩,角色海报沿墙铺展,尽头处的主题打卡装置前,观众身着盛装拍照留念。这场从下午5点持续到晚上10点的歌剧“马拉松”,以七国艺术家的通力协作,将瓦格纳的音乐史诗推向巅峰。中场休息时,剧院免费提供的“女武神简餐包”搭配定制主题咖啡,让观众在70分钟的间隙里,在西餐厅继续讨论剧情,而文创商店的角色周边也迎来热销。“这不仅是观演,更是一场全身心的艺术沉浸。”看完5个小时歌剧的乐迷张先生不由感叹。

北京诺金酒店的宴会厅则变身19世纪欧洲舞会现场,音乐剧《基督山伯爵》中文版的“与伯爵共舞”假面舞会在此上演。阿云嘎、赵超凡身着华丽戏服登场,献唱《无处安放的心》时,舞池灯光随旋律明暗变幻,近200位宾客佩戴面具翩翩起舞,互动游戏中观众甚至化身“剧中人”参与剧情演绎。来自广州的李女士举着“舞会+演出票+酒店”的套票表示:“为了这场演出特意安排北京之行,酒店就在剧场附近,看演出前还能先逛街,行程太充实了!”

据悉,8场《基督山伯爵》连演期间,周边餐饮客流和酒店合作套餐预订量都大幅激增。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宁表示:“这次活动推出了‘假面舞会+演出票+酒店住宿’套餐,打造了‘艺术+旅游’一站式服务,吸引了不少外地观众。”

刚刚完成优化升级的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不仅对剧场设施进行了全方位维护,更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观众体验为核心,对中心内的公共空间及配套设施展开系统性焕新升级。修缮后的剧场不仅增设了女性卫生间、舒适候场座椅,更将文创商店与咖啡吧打造成“剧目延伸空间”,让观众在观演前后自然融入消费场景。升级后的“诗意生活节”通过打造“游·艺、阅·己、文·创、品·茗”四大主题板块,不仅为观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更以创新形式激活艺术文化生命力。

传统艺术也在演艺新空间的创新中焕发新生。正乙祠戏楼举办“四色昆韵·正乙雅集”,青砖黛瓦间,老生的沉厚唱腔与花旦的水袖翻飞相映成趣。观众不仅能欣赏《牡丹亭》《单刀会》等经典曲目,还能体验勾画脸谱、矮子功,30个线下席位与线上直播同步,弹幕点戏、幸运赠票等互动让昆曲走进Z世代。“第一次发现昆曲这么‘潮’,喝完茶还能带走印有戏词的书签。”带着孩子体验非遗的王女士欣喜赞叹。

南阳共享际的国风沉浸式话剧《因风起》则构建了“剧内剧外皆江湖”的体验。观众入场即获“许愿币”,可在“曲水流觞”场景中抽签祈福;穿着租借的汉服道具,可以在6大打卡区拍照,散场后还能与演员在咖啡厅“偶遇”。“以前看完戏就走,现在提前1小时来换装、互动,结束后还要逛周边,不知不觉在这儿待了大半天。”00后戏迷陈小姐的体验,折射出演艺新空间对消费时长的深度黏合。

政策赋能

构建演艺之都新生态

“五一”假期,首都舞台的灯火照亮的不仅是剧场,更是文商旅融合的新赛道。从经典剧目里的历史回响,到沉浸式体验中的即时互动,从单一的演出票务到“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链条服务,北京正以演艺为画笔,构建文化新生态,勾勒出消费升级的新图景。

在演艺市场火爆的背后,是北京推进“演艺之都”建设的系统性布局。《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新近推出的10条举措,正从政策层面为“演艺+”模式保驾护航——对大型演出项目最高给予500万元支持,对沉浸式演艺新空间提供场地改造补贴,鼓励商业综合体引入体验式演出……这些“真金白银”的支持,让更多像《基督山伯爵》假面舞会、天桥艺术中心“诗意生活节”这样的创新项目落地生根。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北京营业性演出票房同比增长20.9% ,大型演出场次增长57.1%,“演艺+”相关消费占比突破40%。从国家大剧院的“歌剧+文创”、国家话剧院的“话剧+文旅”,到开心麻花的“沉浸式喜剧+餐饮”,不同形态的融合模式如星火燎原,串联起剧场、商圈、景区、酒店等城市节点,形成“以演促商、以商兴旅、以旅彰文”的良性循环。

当观众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当剧场成为城市消费的“文化驿站”,演艺就不再是单一的艺术呈现,而是赋能城市发展的新动能。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郑芳表示,未来北京将继续深耕“大戏看北京”品牌,聚焦业态融合,打造更多文旅消费新场景。让演艺成为解读城市的文化密码,让“演艺+”成为激活消费的创新密钥。

流程编辑:U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