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许家印的历程

发布时间:2025-05-13 20:11:46  浏览量:2

许家印,这个名字在中国房地产界曾经响当当,甚至可以说是个传奇人物。他从一个农村出来的穷小子,一步步爬到中国最有名的企业家之一,创立了恒大集团,把它变成过千亿级别的巨无霸企业。但这几年,恒大的债务危机又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许家印1958年10月9日出生在河南周口太康县的一个小村子。那时候的农村,条件可想而知,家里穷得叮当响。他爹是个普通的农民,家里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小时候母亲又早早去世,日子过得特别艰难。许家印自己后来回忆,说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冬天连双鞋都穿不上,赤脚踩在冰冷的地上,那种苦日子真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不过,他脑子挺活,从小学习就不错。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这对他来说是个翻身的机会。许家印考上了武汉钢铁学院(现在的武汉科技大学),学的是冶金专业。那个年代,能考上大学已经很了不起了,尤其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家里没啥背景,全靠自己硬拼。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舞阳钢铁公司当了个技术员。那时候工资不高,但好歹是个铁饭碗,日子总算稳定了点。

在舞钢干了十几年,许家印从技术员干到车间主任,管人管事,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他不是那种安于现状的人,1992年,国内改革开放的浪潮越来越猛,他也坐不住了,辞了职,南下深圳闯荡。那会儿深圳可是个遍地机会的地方,但对他这种没啥人脉、没啥资本的“外乡人”来说,也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

到了深圳,许家印先是进了一家贸易公司干活,干的是钢材生意。这行当跟他在舞钢的经验有点关系,算是发挥了点专业优势。他干得挺卖力,很快就混出了点名堂,后来自己出来单干,搞了个小公司叫“中达”。那时候他主要是做钢材贸易,赚了点钱,也攒了点人脉。

1996年是个转折点,许家印瞅准了房地产这块大蛋糕,成立了广州恒大实业有限公司。那会儿中国房地产市场刚起步,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城市化搞得热火朝天,房子需求量特别大。他第一桶金是靠广州一个叫“金碧花园”的项目赚的。这个楼盘定位中高端,主打“大户型、大绿化”,卖得特别好,赚了不少钱,也让他在广州站稳了脚跟。

恒大这名字听着挺气派,其实刚开始就是个小公司,许家印带着几个人,靠着胆大、心细,还有点运气,一步步把生意做大了。他那时候的策略很简单:拿地、建房、卖房,速度快、规模大,资金回笼也快。几年下来,恒大在广州已经小有名气,许家印也成了圈子里有点分量的人物。

2000年代初,中国房地产进入黄金期,房价蹭蹭往上涨,许家印抓住了这波机会,开始把恒大从广州推向全国。他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喜欢“快”和“大”。拿地快、建房快、销售快,项目规模也越来越大。那时候恒大的口号是“规模取胜”,意思就是靠量赚钱,哪怕利润薄点,但量上去了,总额就吓人。

2006年,恒大开始在全国铺开,项目从珠三角扩展到长三角、京津冀,甚至中西部地区。许家印还搞了个“标准化运营”的模式,把建房的流程弄得跟流水线似的,效率特别高。比如,恒大的楼盘基本都是一个套路:大盘、大绿化、配套齐全,瞄准刚需和改善型需求。这种模式虽然没啥创意,但特别实用,市场接受度很高。

2009年,恒大在香港上市,这是个大跃进。当时IPO募集了70多亿港元,恒大一下子有了大笔资金,许家印开始玩更大的手笔。上市之后,恒大的地盘越铺越大,项目遍布全国上百个城市,年销售额很快就破了千亿。2016年,恒大销售额达到3733.7亿元,登顶中国房企销售冠军,那时候许家印的身家也水涨船高,成了胡润富豪榜上的常客。

他还挺会搞宣传的,比如恒大足球,那会儿请了世界级教练里皮,拿了好几次中超冠军,名气一下子打响了。许家印自己也爱出风头,经常在公开场合讲恒大的“伟大目标”,说要建“百年企业”,要做“世界500强”。那时候看,他确实风光无限,谁能想到后来的麻烦呢?

2017年对许家印来说是个顶点。那一年,他以2900亿元的身家登上胡润百富榜首位,成了中国首富。恒大的市值也一度超过3000亿港元,风头一时无两。许家印那时候经常被媒体捧,说他是“中国地产之王”,说他有眼光、有魄力,把恒大从一个小公司干成了行业老大。

除了房地产,许家印还想搞多元化。他投了好多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文化旅游、健康产业啥的。2018年,恒大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收购了香港的NEVS(原来是瑞典萨博汽车的一部分),还跟法拉利的设计公司Pininfarina合作,搞了个“恒驰”品牌。许家印放话说,要在10年内造1000万辆车,砸了几百亿进去。那时候他信心满满,觉得房地产赚的钱可以养活新产业。

旅游这块,恒大弄了个“恒大童世界”,说是面向青少年的大型主题乐园,计划在全国开十几个。健康产业也有“恒大健康”,后来还入股了远大医药,搞了点养老项目。许家印的想法是,房地产不能干一辈子,得找新路子,把恒大变成一个综合性的大集团。

但这些多元化项目,烧钱特别厉害。造车不是盖房子,没那么快见效,乐园和健康产业也是长线投资。那时候恒大的现金流主要还是靠卖房撑着,一旦房地产市场有点风吹草动,这些新业务就成了负担。

2020年以后,事情开始不对劲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变了,国家出台了“三条红线”政策,限制房企的负债率、净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恒大这种靠高杠杆、高周转的公司一下子就被卡住了脖子。数据显示,2020年恒大的总负债已经超过1.97万亿元,利息支出一年就好几百亿,压力山大。

许家印那时候还挺硬气,说恒大没问题,要“降负债、稳发展”。他搞了个“现金流为王”的策略,全国楼盘打折卖,想赶紧回笼资金。2021年,他还把自己的豪宅拿出来卖,套现了几十亿,说是要救公司。但这些都是杯水车薪,恒大的窟窿太大,填不下了。

2021年下半年,恒大开始爆雷。供应商拿不到钱,工地停工,业主交了钱却拿不到房,全国各地讨债的人都找上门来。那时候新闻天天报道恒大的负面消息,说它欠了多少钱、违约了多少债券。2021年12月,恒大正式宣布债务违约,海外债券没法兑付,彻底成了“老赖”。

许家印的日子也不好过了。他被曝出好几次被限制消费,私人飞机卖了,豪宅也抵押了出去。2023年9月,恒大发布公告,说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这消息一出,网上炸了锅,有人说他是“咎由自取”,也有人觉得他是个时代的牺牲品。

恒大爆雷后,许家印没闲着。他先是到处找钱,卖资产、找接盘侠,想把恒大救回来。2021年,恒大把一些项目打包卖给了国企,比如广州的几个楼盘转给了越秀地产。但这些交易金额都不大,对整体债务来说是九牛一毛。

他还跑去求政府支持,希望能缓一缓债主们的追讨。那时候恒大号称“保交楼”,说要把没盖完的房子交给业主,许家印亲自拍胸脯保证,说要“拼尽全力”。但实际情况是,恒大没钱,工地还是停着,业主的房子遥遥无期。

恒大的危机不光是许家印自己的事,整个房地产行业都被拖下水。好多中小房企跟着倒闭,银行的坏账也多了起来。2022年,中国的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都大幅下滑,恒大就是个导火索。老百姓对房子的信心也没了,好多人宁愿攒钱也不敢买房了。

许家印的影响还不止于此。他那套高杠杆、高扩张的玩法,曾经被好多房企学,后来也成了行业崩盘的根源之一。有人算过,恒大直接间接影响了几百万人的就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供应商、工人,都跟着遭了殃。

到了2023年,许家印基本上已经淡出了公众视野。恒大还在苟延残喘,但已经不是当年的巨无霸了。公司股价跌到几毛钱,市值蒸发了几千亿。许家印本人也被调查,外界猜测可能是跟恒大的财务问题有关,比如挪用资金、虚假报表啥的。

回过头看,许家印这一路挺不容易。从农村走出来,靠自己的脑子和胆子干到首富,确实有本事。但他也太贪心了,扩张太猛,杠杆用得太狠,没给自己留后路。房地产这行,本来就是高风险的买卖,他赌赢了前半场,后半场却输得一塌糊涂。

有人说他是个枭雄,能抓住机会,但管不住欲望;也有人说他就是个赌徒,拿别人的钱给自己玩命。客观来说,许家印的故事跟中国这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挺像:从啥都没有,到疯狂扩张,再到泡沫破裂。他不是唯一一个摔跟头的,但肯定是最显眼的一个。

恒大的烂摊子到现在还没收拾完,债务重组遥遥无期,保交楼也只是个口号。许家印的下场会咋样,谁也不知道。但有一点挺清楚的,他这辈子算是跟房地产绑死了,成也地产,败也地产。

许家印的历程,说白了就是个普通人抓住时代机会往上爬,又被时代狠狠摔下来的故事。他没啥背景,全靠自己拼,干出了恒大这么大的家业,挺牛的。但他也犯了不少错,太急功近利,没算好账,最后把自己和公司都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