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鹅”链舞动锦屏,年产值超10亿的产业奇迹|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

发布时间:2025-05-14 07:24:26  浏览量:3

以前,对于黔东南州锦屏县养鹅户来说:“鹅的肉质好不好、下蛋多不多才重要!”

而现在,他们的想法有了180度的大转变:“白鹅全身都是宝,好鹅毛价格比鹅肉还贵!”

养鹅户观念转变的背后,是锦屏县几经探索,以引进羽毛球制造龙头企业为核心,全力打造商品鹅养殖和深加工、羽毛球装备制造、体旅融合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成果。

如今,全球每10个羽毛球,就有1个是“锦屏造”。以“鹅”为链,锦屏县生态鹅全产业链综合年产值超10亿元。

锦屏县偶里乡赛村村的鹅养殖基地

上游:企业牵引带动群众增收

5月12日,迎着朝阳踏入锦屏县敦寨镇山洞村商品鹅养殖基地,宽敞明亮的圈舍内,成群幼鹅来回觅食。“这批鹅苗再过40多天就能出栏,由县里龙头企业统一收购。”饲养员杨再林边投喂饲料边介绍。

返乡创业的大同乡稳江村人吴述鹏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受益者。2019年从家庭试养起步,他逐步在敦寨镇山洞鹅养殖基地进行规模化养殖,首年便实现纯利润20余万元。

“从去年8月份开始,我代养了25000只鹅,效益非常好,销售收入突破百万元。”吴述鹏说,“有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扶持,成本低、风险小,我们养殖户只要专心把鹅养大、养漂亮就行。”

作为“一县一业”重点产业,近年来,锦屏县逐步构建起一条集鹅蛋孵化、育雏、养殖、屠宰、加工、冷链仓储、销售以及羽毛球系列产品产业为一体的完整鹅产业链。

该县创新构建“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农户”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户嵌入产业链条增收。企业负责鹅苗供应、饲料配送、疫病防控、技术服务、市场销售等关键环节。

目前,锦屏县鹅产业实现年出栏100万羽,仅养殖环节便带动1.6万户群众增收。

“要长远发展,鹅苗供应不能受制于人。我们要发展自己的种鹅,大力推广反季节种鹅养殖。”贵州锦屏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如勇介绍。2025年,锦屏县计划养殖种鹅8万羽,养殖商品肉鹅150万羽,冲刺全年3000万元产值目标。

贵州亚狮龙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羽毛球检测车间

中游: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条

一个球托加上16根毛片就能制作成羽毛球。这看似简单的组合,背后却有着38道复杂且精细的工序。

洗毛、分级、弯拱、插球、扎线……在贵州亚狮龙公司生产车间,要历时一个月时间,经过38道工序,一片片洁白的鹅毛才会变成结实又轻盈的羽毛球。“我们实现从毛片到成球的全流程生产。”贵州亚狮龙公司生产部经理胡兵说。数据显示:亚狮龙羽毛球年产量600万打,锦屏公司贡献六成,年销售额超6.25亿元,占比48%。

自2017年引进亚狮龙公司以来,锦屏县充分发挥其“链主”作用,先后吸引9家优强企业入驻,努力打造产业链条完整、体系健全、优势俱佳的羽毛球特色产业集群。

如今,锦屏经济开发区已由单一的羽毛球生产逐步向羽毛球拍、运动服饰、户外运动装备等关联产业及衍生产业拓展,一个集多种产品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正加速形成。

“除了羽毛球和球拍,球服、球袜、球鞋、球包等相关企业陆续落户园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锦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欧汉法说。此外,鹅毛、鹅绒还是制作羽绒被和羽绒服的好材料,鹅肉则能分门别类加工成各种食品,销往全国各地。

通过精深加工,鹅的经济价值被全面开发。贵州恒旺食品有限公司自2021年落地锦屏以来,建设了鹅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厂房,目前年产值超5000万元。

下游:体旅融合擦亮城市名片

夜幕下的锦屏县全民健身中心,羽毛球爱好者们挥拍激战。“如今室内场地越来越好,打球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羽毛球爱好者姜佳信说。

自2020年以来,锦屏县连续举办了多场亚狮龙杯系列羽毛球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参赛,累计超2000人次。这些赛事还被纳入中国羽毛球协会全民健身积分赛体系,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国县级羽毛球自主IP赛事。

赛事的举办提升了锦屏县的知名度,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据统计,在赛事举办期间,锦屏县隆里古城、文斗苗寨等旅游景点接待游客超66.83万人次,带动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超2.39亿元。

近年来,锦屏县积极布局羽毛球特色优势体育产业,以赛促文、以赛促旅,全力推动体育强县、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我们希望以比赛为牵引,通过打造赛事品牌,持续擦亮锦屏‘体育+旅游+康养’的羽毛球文化运动康养之乡名片,让更多人了解锦屏、爱上锦屏。”锦屏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上游养殖林下生态鹅、饲养种鹅、孵化种蛋,到中游生产羽毛球、精深加工羽绒制品,再到下游发展体育赛事及休闲康养等产业,锦屏县以“鹅”为链,乘势而上做足产业“接二连三”文章,全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初入锦屏,山林间此起彼伏的鹅叫声,仿佛是大自然谱写的灵动音符,奏响了产业振兴的乐曲。养殖户们脸上质朴而满足的笑容,让记者看到了一只只小白鹅带来的巨大希望,它们就像一个个“致富钥匙”,打开了百姓增收的新渠道。

而踏入锦屏经开区的生产车间,机器的轰鸣与工人忙碌的身影交织成一幅热火朝天的奋斗图景。从普通鹅毛到精致羽毛球的华丽转变,见证着锦屏人在产业加工领域的智慧与执着。在这里,每一道工序都是对品质的严苛追求,每一个产品都承载着锦屏走向世界的梦想。

如今,锦屏鹅产业,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它以生态养殖为根,深植于这片肥沃的土地;以精深加工为干,撑起产业的蓬勃发展;以体旅融合为翼,向着更加广阔的天空翱翔。在未来,相信锦屏鹅产业将继续乘风破浪,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安通

编辑 喻辉

二审 刘义 杨韬

三审 覃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