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 弘扬工匠精神 创造大舞台
发布时间:2025-05-14 14:29:09 浏览量:1
工匠精神,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流淌在孕育璀璨文明的中华创造史长河。
它的力量,恢宏庞大——赵州桥以单孔敞肩石拱跨越千年,应县木塔以67.31米木构直指苍穹,娲皇宫建筑群依绝壁而建展绝伦智慧。
它的力量,精巧细致——后母戊鼎以精雕纹络展登峰造极技艺,子冈牌以透雕技法融书法与玉雕于方寸,汝窑天青釉以“雨过天青云破处”诠释釉色美学极致。
数千年来,无数工匠创造出了不计其数的华夏瑰宝,更彰显了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天津古文化街的老字号泥人张店铺,见一位手艺人正专注地修复“孔子抚琴”的泥塑,说起晾干、烧制、打磨、上色等工序。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一代代接续的工匠精神,让文脉得以绵延不息。”
岁月流转,但匠心不灭,传承不息。
新时代,大舞台。如今,从“天问一号”火星车的高精度地形识别,到北京大兴机场“凤凰展翅”的智能建造;从C919大飞机百万个连接件的精密组装,到5G基站建设中的“千分之一秒”网络时延突破,当代劳动者正以“十年磨一剑”的专注执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卓越追求,在各行各业的创新创造中扛起重任。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沃土与摇篮,既承载着弘扬工匠精神的神圣使命,更要肩负起培养大国工匠的历史重任。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技能传承创新,让每个专业都成为工匠精神的孵化场,让每堂实训课都成为技能报国的起跑线,为制造强国战略输送兼具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产业生力军。
记者:朱英杰
文字编辑:朱英杰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