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专场《古・道》南京上演,沉浸式感受中国古典舞文化
发布时间:2025-05-14 18:13:03 浏览量:2
现代快报讯(记者 宋经纬)近日,南京艺术学院演艺大楼红椅剧场,一场以舞为笔、以韵为墨的舞蹈专场在此上演。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副教授王亮的个人舞蹈教学成果专场《古·道》启幕。这场以“寻古溯源,道阻且长”为立意的专场展演,聚焦当代中国古典舞教育议题,以灵动的肢体语言回应中国舞蹈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命题,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沉浸式的中国古典舞文化之旅。
整场演出划分为“塑骨”“铸魂”“承古”“衍新”四个篇章,加上意味深长的尾声,完整且系统地呈现出王亮深耕舞蹈教育领域多年,对“古”与“道”这两个核心概念的深刻诠释与躬身实践。
舞台上,舞者们身姿挺拔,刚劲有力的动作与流畅自然的身法相互交融。在“塑骨”篇章,他们仿若松柏般坚韧,又如江流般洒脱,以极具张力的肢体语言唤醒沉睡千年的中国古典舞蹈基因,将“形立而神生”的古典美学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进入“铸魂”篇章,剑影闪烁间尽显凌厉之势,扇韵流转中饱含悠然之情,袖舞飞扬时满溢翩跹之美。舞者们借助兵器与传统器物,将中国古典舞“外展于形,内化于心”的艺术追求演绎得生动鲜活,同时也重现了孙颖先生所倡导的“中国式审美”治学理念。
“承古”篇章堪称一场传统文化的时空对话。舞台上,经典剧目的复现与传统文化的全新演绎交相辉映。学生们凭借精湛的舞技,与历史人物形象完美融合,让一个个中国古典舞佳作的绰约风姿重现眼前,带观众穿越时空,领略中国古典舞的深厚底蕴。而在“衍新”篇章,传统舞蹈语汇程式与现代艺术观念、技法激烈碰撞、巧妙融合。以作品《行囊》为例,其中若隐若现的“荆棘路”意象,恰似“古道”在当代的延伸,深刻表明中国古典舞的传统与创新并非割裂对立,而是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于新时代迸发出蓬勃生机与独特魅力。
演出临近尾声,所有演员步伐坚定,缓缓向舞台后方走去,蜿蜒的道路未能阻挡他们前行的决心。聚光灯下,王亮的身影逐渐清晰,他带领学生们舞动身姿,重现“唐风汉韵”的典雅与华美,往昔跟随孙颖先生学习的课堂场景仿佛历历在目。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名誉院长于平、南京艺术学院纪委副书记齐勇、江苏省舞蹈家协会原副主席江玲、江苏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陈春华、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杨剑昕、江苏省文联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许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韩道亮、江苏艺术基金办公室主任沙莎等众多业内专家、学者及嘉宾莅临现场。他们与观众一同置身剧场,在舞者的一招一式间,感受“尊古而不复古,寻古而不困于古”的文化精神,领略当代中国古典舞在传承中开拓、于时代中焕新的独特风采。
承师者之志,续文化之脉。专场《古·道》的演出,既是对过往教学足迹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新一代舞者肩负文化使命、迈向崭新征程的殷切期许。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将继续在弘扬中国古典舞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书写更多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