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哲太郎、森下洋子:“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乐观坚韧的精神始终如一”
发布时间:2025-05-28 14:18:34 浏览量:4
松山芭蕾舞团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长廊进行快闪表演
“中国人民不惧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总代表清水哲太郎庄重地说。坐在一旁的日本芭蕾舞艺术家森下洋子也情不自禁地挺直了脊背。对于这两位将毕生奉献给中日友好事业的艺术家来说,这句话承载着他们与中国人民交往半个多世纪以来,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感悟。
1971年,清水哲太郎与森下洋子随团来到中国巡演改编自中国电影的芭蕾舞剧《白毛女》。这次巡演是森下洋子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走过北京、西安、延安、武汉、长沙、韶山、上海、广州等城市。
当时22岁的森下洋子凭借精湛的舞技,出演了剧中的“喜儿”一角。对于在芭蕾舞的艺术世界中生活的她来说,“喜儿”所处的时代背景要靠想象。于是,松山芭蕾舞团创始人清水正夫安排了几位经历过那段历史的老人,为团员讲述日军侵华的罪行。“当时我们这些年轻的团员都泣不成声,无论哪个国家,只要发动侵略,人就会沦为野兽。”森下洋子回忆道。通过这次经历,她对中国人的精神底色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之后的一次次访华中不断加深认知。“从战争年代到如今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阶段,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乐观坚韧的精神始终如一。”
不久前,两位艺术家再次访华,参观了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红色纪念展馆。展馆内,小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解,现场是大批前来研学的少年儿童。清水哲太郎深受触动,感慨道:“我坚信,这样的精神火种,必将在下一代的身上得以延续与传承。”
中国的开放与包容也深深打动着两位艺术家。1966年,清水哲太郎到中国留学,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并在中央芭蕾舞团接受芭蕾舞训练,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帮助。“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中国的朋友依然接纳我、关心我,这种宽广的胸怀令我震撼。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决定此生都要与中国人民坚定地站在一起,为推动中日友谊不懈奋斗。”清水哲太郎感慨。
训练结束后,清水哲太郎最喜欢和同学们去舞蹈团旁边的南横街一家小店,品尝那里的招牌“老三样”——油酥火烧、猪头肉和馄饨。“那是一家充满温馨氛围的小店,顾客大多是附近的人,他们爽朗健谈,感染着每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粥一饭都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几年前,清水哲太郎再次来到北京演出时,特意回到南横街,只见街道上游人如织,老店已成为吸引众多游客的美食打卡地,宽阔繁华的街道让清水哲太郎一时认不出。“中国的发展速度太快了,令人钦佩。”清水哲太郎说。
芭蕾舞是中国快速发展的生动写照。清水哲太郎感慨道:“以前,大家向往西方,如今中国的舞蹈教育已跻身世界顶尖行列,越来越受国际认可。”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到中国,投身舞蹈艺术的怀抱,学习中国的舞蹈教育理念与技巧。
中国市场对芭蕾舞的接受度和喜爱程度不断攀升,为芭蕾舞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国芭蕾舞工作者将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巧妙融合,创作出诸多备受国际观众青睐的优秀作品,呈现出美美与共的艺术生态。清水哲太郎认为,日中之间也应秉持这样的交流融合精神。清水哲太郎说:“我们同为东方文化的讲述者,肩负着共同的使命。正视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携手共进,共同为全人类的进步而努力。就这一点来说,中国向世界贡献了许多宝贵经验。”
责编: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