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澳大有对双胞胎姊妹

更新时间:2024-10-01 03:04  浏览量:90

在澳大校园里,或许曾偶遇上一对双生花——张晓柔和张晓仪两姊妹,当二人换上中国古典舞衣,在书院舞台上翩翩起舞,动作如影随形、柔和一致,美感成双;而当穿上日常衣着,走进所属学院上课,身边竟没有同学能实时察觉她俩是双生儿。两姊妹笑言,是自从升读澳大后,她们才看起来「似」但又「不太似」,如今更即将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两朵即将绽放的花

立秋的阳光洒在翻飞的裙摆上,姐姐晓柔和妹妹晓仪舞动于光影交错中,有如晨曦的双生花。

在绍邦书院的舞蹈室,她俩正为《澳大人》拍摄封面照。刚从国外当交换生回来的她们,虽然整个学期专注学习而疏于练舞,但并不影响二人投入状态,马上配合摄影师的镜头舞动起来。二人身姿轻盈,宛如两片云彩,而优雅的动作更如流水般柔和,举手投足间,流露着韵律的美感。

张晓柔(左)和张晓仪(右)在绍邦书院舞蹈室翩翩起舞

也许,你曾在某时、某地与她们相遇,在澳大书院晚宴的舞蹈演出、她俩筹备的舞蹈工作坊,或在国际青年舞蹈节、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澳门政府总部和立法会开放日等,与大众一起欣赏她们台上展现的中国古典舞之美。

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晓柔和晓仪是品学兼优、上进的姊妹花:加入澳大舞蹈队,延续兴趣;学术专业上,不断追求进步;在书院里,做好「学姐」角色,关顾学弟妹的学习生活;并凭着自身努力,进入澳大荣誉学院,锐意成为明日领袖。

张晓柔、张晓仪与同学展现中国古典舞之美

今学年升上大四的晓柔和晓仪,期望毕业时像一朵盛放的向日葵,并说:「大学时光匆匆就过,我们这几年努力善用大学各种资源,为今后探索人生不同可能做好准备。」

貌似神不似的双生花

若拿起她们中学时期的合影比对,不难发现这对双生花的容貌如今却没那么像,而这个变化可以说是来了澳大才开始出现。

二人回想起最初报考澳大时,就因为相似的脸蛋发生了一件趣事:面试当天,姐姐比妹妹先进场面试,隔了好一阵子才轮到妹妹,当考官看到妹妹马上忍不住问,「你刚刚不是已经面试了吗?怎么又进来一次?」这件趣事她们至今仍记忆犹新,有时还拿来说笑,「原来我们也曾经长得这么像。」

两姊妹从小朝夕相处,上课排舞、起居作息总是形影不离,直至升上澳大,获不同专业录取后,这生活模式彻底改变。首先,学业上各有各忙:姐姐晓柔从「商」,攻读企业财务监控,掌握会计学和知识,熟悉企业结构和商业环境;妹妹晓仪从「政」,攻读公共行政,了解政策制定和评估,以及公共管理的理论、历史演变和现实挑战。

张晓柔在马来亚大学与同学感情融洽

张晓仪到英国伦敦玛丽皇后大学当海外交换生

其次,大三时两姊妹透过荣誉学院到海外当交换生,为期半年,姐姐赴马来西亚的马来亚大学,妹妹往英国伦敦玛丽皇后大学。回澳后,她们的分享截然不同,姐姐在当地有如「社牛」,结识不少新朋友,并一起表演印度舞;妹妹则较内敛,温文尔雅,在英国及周边国家开启独自旅行模式,享受一个人的时光。

经过这几年澳大舞台的洗礼,如今张氏这对双生花神态上又的确不太像。

就是「不走直路」

从小到大,她们俩都很有主见,清楚自己需要甚么。小学时,出于对武术的欣赏,开始习武,整天舞刀弄枪,最终一人各自精通三种兵器。升中之际,因为爱上中国舞的古典美,毅然弃武从舞,决定入读澳门演艺学院舞蹈学校,幸好父母对此表示支持,而她们也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任,从一而终坚持练舞,同时还不荒废学业。

张晓柔和张晓仪在书院举办中国舞体验工作坊

到了升大之时,当父母以为她们会投考与舞蹈、艺术相关的高校时,二人又一改常态,决定给自己发掘其他潜能的机会,尽管升大后仍继续练舞,并于大一时考到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教师资格证 3 级。她俩认为在澳大可以开辟新的天地,挑战舞蹈以外的赛道,给梦想实践多一个选择。时光荏苒,如今她们无悔当初的升学抉择,也在大学探索到新的自我,也拓展了国际视野。

直路易走,却无挑战可言,诚如美国诗人Robert Frost在《未选择的道路》诗作中提到,面对丛林中两条分叉的路口,人们大多会选择走一眼就能看到终点的小路,而不会选择迂回曲折、人迹稀少、荆棘满途的小径,而这俩姊妹就跟诗人一样,有勇气选择后者,享受沿途不一样的风景。

修来了一个「韧」字

姊妹俩扎实的舞蹈功底,归功于中学时期在澳门演艺学院的日夜排练,而按常理,她们的中英数理应不太占优势,但偏偏她俩却获颁教青局的莲花奖学金,并考进澳大。因为从小练舞,让她们修来了一个「韧」字,不仅指身体上的柔韧度,还有心理素质的坚韧性。

中学时期,她们已习惯了朝八晚九的学习生活,每当晚上七时放学后,大多同学选择回家时,她们都会留下来继续练舞,「如果练不好、忘了舞步,那就做好第二天挨骂的准备吧。」

张晓柔和张晓仪中学练舞的照片

如此忙碌的中学生涯,艰辛到有时父母都于心不忍,劝她们不如放弃,但每次都咬紧牙关,睡一觉翌日又充满能量复活。乃至升学澳大后,她们俩把这份坚韧继续沿用于学业上,不浪费在大学的一分一秒。她们一早便计划好大三要到海外交流,于是在大二时就修多四科,一口气一个学期修八门科目,并跟着教授学做研究,而且是书院英语桌学生领袖。此外,姐姐还全科通过了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的专业资格考试,而妹妹在书院还担任RCAT讲师,负责R语言的教学。

别看两姊妹在书院教学弟妹英文,就错觉以为她们英文一直这么好,晓仪坦言她也下了一番苦功,「刚进澳大时英文一般,还要去澳大英语中心修读EELC1011入门课。」为了适应澳大的全英教学、争取大学交换的机会,她们俩拼全力提升英语能力,但凡有空就用手机听英语广播,或背诵单词,或参加书院的英语桌,累了就看美剧当作休息。

晓仪说:「时间很宝贵,我们俩姊妹很清楚自己的目标,虽然时间表密密麻麻,但还是能喘上一口气的。」

在无形牵绊下各自前进

旁人眼中,双生儿就是做甚么都要粘在一起,但对张氏姊妹花而言,并不是这一回事,尤其升读澳大后,她们的人生轨道各自迈进了新方向。上学期更各自到不同国家当交换生,暑假时又到不同企业实习,彼此别离长达八个月之久,但不影响两姊妹之间的情感牵绊,而是让她们做人处世更成熟,拥有更多不一样的经历与对方分享。

经过这几年的大学生活,晓柔和晓仪不仅对自我有更深入的认识,而且未来的发展路向和定位也逐渐清晰起来。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上,她们始终有着彼此的身影和声音,但不一定走同一条路,而这也是她们的共识。

她们说:「人生的道路并不像计算机操作般简单,按『复制』和『贴上』就行,即使在澳大同一个学习空间,也会有不同的人生际遇,走进不同的发展路向。『我的人生我作主』,即使双生儿也不例外。」

文:余伟业、校园记者董乐萱

图:何杰平,部份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