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审判《749局》:为陆川可惜,但导演要学会听真话

更新时间:2024-10-04 01:57  浏览量:109

《749局》上映至第三天,预测票房腰斩,从近10亿跌至5亿元,猫眼数据显示其大盘退票率8%,口碑滑铁卢对于票房的影响立刻显现。

昨日,陆川对于影片上映后的反响,连发三条微博做出回应。陆川的“破防”可以理解,毕竟《749局》是他从2016年开始筹备的电影,凝聚了9年的心血。期间遭遇过投资方撤资,他靠拍广告、拍电视、上综艺、导舞剧等各种方法赚钱,最终才把《749局》的资金窟窿补上,磕磕绊绊地做完了这部立项时野心勃勃的视效大片。

但历经磨难并不一定取得真经,《749局》最终还是遭遇了口碑的全面崩塌。

在微博回应里,陆川化用影片台词,表示“冲我来,别碰我的演员和主创,他们是最好的,有什么事冲我来。”

向陆川的辛苦付出保证交片致敬,也为他的命途多舛可惜,但《749局》的问题,还是出在他本人身上,与演员主创无关。不好意思,这次还真得冲着你来。

听不到真话的导演

中国电影如今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导演听不到真话,沉浸在自我感动里,那又如何能拍出直面市场和观众的电影?

在《749局》北京首映礼时,就出现了很有意思的一个时刻——

在首映礼主厅观影期间,笔者时不时收到同场观影的朋友们的吐槽,那时大家已经私下里给出了“上海堡垒2.0”这样的评价。但当灯光亮起,进入圈中好友输出映后口碑的环节,依旧是赞美声一片,且这一场的赞美声比很多电影收获的都更大,因为《749局》的确拍得不容易。台上的嘉宾自我感动,台下的我们把吐槽咽了下去。

当时投资方之一的王中磊表示,现在电影首映礼经常请明星嘉宾在映后表扬电影,久而久之观众们不信了,这次《749局》没有请太多名人,但《749局》绝对是中国科幻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值得拍续集,相信电影会成为爆款。

以前首映礼请明星来背书,宣发团队的考量是为了打出口碑吸引观众,但目前看起来,首映礼上那些夸夸“骗”到的不是观众,反而把一些主创自己“骗”进去了。他们第一波面对的观众都在大夸特夸,等到了上映又遭遇汹涌的批评,一直在温室里的花朵又如何抵挡得了突然袭来的狂风暴雨呢?

很多导演都把电影比喻成孩子,一旦投入了巨大的时间、金钱、人力成本,幕后团队就很难对一部作品有客观的评价,失去了基础的判断,从而产生一种是观众不懂、自己被辜负的感觉。

近有《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导演胡玫,《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的导演丁晟,往远了算还有《恶棍天使》时期的邓超,都曾和网友公开“对线”。

这些都是曾拍过佳作的导演,包括《上海堡垒》导演滕华涛,我们不知道他们的身边是否有人说过真话,但可以想象的是,面对这些有资历、有地位的明星级导演,大部分人或许是不敢的,同时也会基于他们的过往作品而相信他们能够拍好。

他们想获得信任拿到投资,也一定被新人导演要容易得多。在首映礼上陆川透露,王中磊仅用了一根烟的时刻,就决定了要投资《749局》,王中磊账上只剩600万的时候,也拿出了500万给陆川。

这种信任一定是基于过往的合作,但或许正因为有这些退路,让陆川的步子迈得太大,没有认真去论证一个项目的可行性——

今年在《活下来!陆川拼命“搞钱”这8年》这篇采访里,陆川透露彼时因为行业红火,看似遍地是钱,所以他没有听韩三平的投资到位85%再开机的劝告,而是在投资仅到位30%的情况下就开机拍摄,这也为他日后四处奔忙填补《749局》的投资窟窿埋下了导火线。

在这篇文章里,陆川还介绍了《749局》的超豪华幕后阵容,美术指导做过《疯狂麦克斯》,摄影师拍过《星球大战》123,视效总监参与过《阿凡达》……当资金链断裂时,这些人就成为陆川无力支撑的成本。

当年陆川想的是拍一部带有科幻色彩的、具备好莱坞工业水准的、能赚钱的视效大片,野心很大。但他只搭建了一个空壳,并没有考虑如何让这些好莱坞电影人合作,在中国的土壤里为中国电影所用,尤其是投资只有30%就开机更是不符合工业化流程的。

剧本、故事、本土化,这些是被陆川忽略的,但实则至关重要的元素。做成功的《流浪地球》系列和《封神第一部》都是在这方面下了苦功的,比如正在做《流浪地球3》的郭帆为了了解年轻观众的需求,就找团队调研了1000多个年轻人的文化消费习惯,发现了大家“反奋斗”“反鸡汤”的心理,由此他希望《流浪地球3》不熬鸡汤,而是唤起人类的存在感与意义感。

说到底,视效和工业化只是呈现形式,最重要的还是故事内核以及能否与当下观众产生勾连。

剧本去哪里了?

在《749局》公布的片场花絮里,饰演局长的郑恺一场戏收获了陆川的表扬后,他立刻问导演一句话:“您什么时候把后边剧本给我看看?”

《749局》的口碑崩盘并不是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的连锁问题,虽然特效制作费捉襟见肘,但放在IMAX银幕上画面也是够看的。甚至影片开头部分的美术设计、大场面都让人耳目一新,但影片整体给人的感觉是越往后越差,看完不知道演了什么,最大问题就出现在了剧情上。

《749局》只有框架设定但没有血肉填充,人物的塑造是断裂的,人物关系常常是没头没尾的。

连郑恺这样的主要演员都没有完整剧本,又如何给角色设计完整的人物演绎逻辑和心理动机?

所以郑恺饰演的这个局长非常割裂,前半部分他冷酷无情,不顾马山(王俊凯饰)的危险,硬要上强度逼出他体内的能量,观众们都觉得这个局长可能憋着什么坏,起码也是个亦正亦邪的人物。但到最后与怪兽大战的时候,他又开着飞机战死,死前留下一段为了749局牺牲,未来交给年轻人的遗言。当前面没有足够篇幅铺垫局长的可爱可敬,最后又如何让观众与人物之死共情呢?只会觉得莫名其妙形同儿戏。

而这种割裂感几乎是所有人物和人物感情线都存在的问题,矛盾的出现与解决没有起承转合,全是原地生拔起的情绪。

辛柏青饰演的叔叔与马山之间,也没有温情片段的展现,没有让观众感受到他俩的情感基础,突然在大战前叔叔要向马山坦诚一切,表达自己隐瞒了他也利用了他,此时王俊凯还要飙泪演绎情感戏,实属不易,没有爱得深哪来知道真相后的痛?

再比如叔叔与张钧甯饰演的婶婶之间的爱情,也是开始形同陌路看不出两口子的感觉,到大战前莫名就含情脉脉起来。婶婶这个角色塑造得格外模糊,晚礼服登场身份不明,大战时突兀地一身飞行员造型出现,开着飞机和叔叔一起送死。

电影里所有角色都是千篇一律的表演方式,用故作高冷的厌世脸表演749局的神秘,马山回749局后收获的这些敌意是为什么?为何连儿时的玩伴都需要对他冷脸相待?明明一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的人物关系,陆川愣是不交代。《749局》片长123分钟,甚至没有写好任何一个角色,每一个人都是面目模糊,看起来神神秘秘,似乎下了很大一盘棋,最后发现啥也没有。

唯一有点人物塑造和成长线的就是王俊凯饰演的马山,但也是陆川这个故事里纯纯的工具人,表达的不过是“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这一句电影里的slogan,但人物内心的挣扎,他的拒绝与觉醒全都没有空间展现。

《749局》是个好片名,749局也是个好题材,一个真实存在的关于灵异事件的组织,给观众一种都市传说式的遐想,但看完却发现这个题材被完全浪费了,一个怪兽片完全用不到749局的设定,故事里的749局可以被任何组织替代。

在观影的过程中,笔者也曾被开头铺陈出的宏大世界观吸引,但越看越绝望,越看越可惜,开始还觉得自己是不是漏看了什么信息,最后发现这电影的确就是没剧情。

其实从镜头语言来看,导演陆川干得不差,但当片尾显示出“导演/编剧陆川”时,我们明白了,《749局》这锅,确实得陆川来背。

粉丝,撤吧!

在陆川发出的第三条回应微博里,他说团队的小伙伴交给他一摞厚厚的舆情报告,显示上映首日,全网舆论数据是50%至70%的肯定,30%-50%左右的否定,陆川认为这是两极分化,很开心收到了很多肯定。但19分钟后,他删除了具体的数据和两极分化的说法。

不难看出,面对全网汹涌而来的批评声时,导演仍然不愿意相信大家不喜欢,更愿意相信两极分化这样的评价。或许团队也会为了保护导演脆弱的心灵,给出好评更高的数据。

当然,一定会有喜欢《749局》的观众,但相信也有很多主演的粉丝为了维护自家偶像奋斗的成果,而违心地打出好评,以给这部九年才重见天日的电影挣得机会,给偶像创造一个优异的票房成绩。

流量演员的作用,在《749局》这样的电影里显现得淋漓尽致。映前粉丝冲击预售,让这部临时定档的影片有最大的宣传热度,映后也能护口碑。

《749局》的演员们的表现没有问题,这部电影也记录下他们6年前青春美好的样子,演员们的付出应该被尊重,粉丝对偶像的爱也应该被尊重和理解。

但是,粉丝们,撤吧。作品的质量和演员的表现,理智的观众一定懂得分开看。

而违心的评论,一方面欺骗了导演,让他看不清真实的声音,另一方面,也欺骗了一部分观众,当走进电影院发现五星好评的电影只有一星的质量,只会引起负面情绪的反弹。

希望导演们都能在《749局》的风波里学会直面市场和观众,学会与差评相处,以此为戒,才能拍好下一部作品。

标签: 陆川 导演 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