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高发,如何做好预防?
更新时间:2024-10-04 08:00 浏览量:101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黄连河为患者检查手指上的痛风石
大半夜足部剧烈疼痛,乃至痛醒,走路像“在刀尖上跳舞”,近日,杨女士怀疑儿子小勇(化名)在运动中损伤足部,于是带他到长泰区医院骨科就医。检查结果出乎杨女士的意料:血尿酸水平高达每升700微摩尔,16岁的小勇竟然患上了痛风。
夏秋季节,向来是频繁吃海鲜、大口配饮料的好时节,饮食的丰富多样往往让人难以抵挡诱惑。然而,本该充满欢乐与轻松的大快朵颐,却可能隐藏着“健康暗礁”,容易引发痛风。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医院了解到,近期痛风患者就诊量显著增加。
痛风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痛风并不是中青年的专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几年来,痛风病人越来越年轻化。”长泰区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郭毓丰告诉记者,他接诊过最年轻的患者年仅10岁,而且这个纪录还在逐年更新。
在杨女士的认知中,痛风是“酗酒”病,且一般是四五十岁的年纪才会患上。她儿子还未成年,同时对部分海鲜过敏,不常吃海鲜,因此没往这方面想。
对于痛风只与啤酒、海鲜有关的大众误区,郭毓丰解释道,其实,痛风发作的主要原因是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水平越高,越容易发生痛风。啤酒、海鲜固然是“尿酸杀手”,但在年轻人群体中流行的可乐、奶茶也是引发痛风的重要诱因。除此之外,炖汤中的嘌呤含量也很高。初秋,漳州的气温依然比较高,人们喝饮料、喝汤的次数较多,因此痛风的发病率自然就增加了。
此外,高温还会导致人体出汗量增多,若没有做到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尿液浓缩,尿酸溶解度降低,形成结晶并沉积在关节处,出现关节红肿、剧烈疼痛等症状。
同时,小勇的痛风很可能与过度的运动也有关系。剧烈运动会导致体内能量大量消耗,引起血尿酸进一步升高,诱发痛风。
郭毓丰表示,痛风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损伤关节,累及肾脏等器官。所以痛风患者要重点关注血尿酸,一旦出现血尿酸升高要及时就医治疗。
长期忽视痛风可能引发“三高”
据介绍,痛风病情复杂多变,其发展大致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痛风发作期、发作间歇期、痛风结石与慢性痛风关节炎期四个阶段。
痛风病程中的第一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就是指患者仅有血尿酸升高,没有关节痛发作。“单纯的血尿酸升高不等于痛风,只有出现急性发作的关节红、肿、热、痛,才能诊断为痛风。”漳州市中医院糖肾病科副主任医师黄连河表示。
在生活中,大多数高尿酸人群虽然知道自己有痛风风险,但往往“不见黄河心不死”,在发作期时才想起控制尿酸。其实,此时治疗的首要任务是迅速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反而,在疼痛缓解、步入发作间歇期后,就要注意持续降尿酸管理,绝不能因没有发生疼痛就放任不管。
“如果不进行降尿酸治疗,任凭痛风自行发展,会对肾脏、血压、血糖、血脂等产生不良影响。”黄连河解释道,“缓解期并非安全期,仍需坚持治疗和管理。”
除此之外,高尿酸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关系密切,容易并发。因此,黄连河认为,痛风的治疗应该是综合治疗,包括肥胖患者应该减重,合理安排饮食、规律运动,同时治疗并发症。
“对于痛风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黄连河建议,患者要均衡饮食,尽量食用低嘌呤的食物,如牛奶、水果、大米、玉米及蔬菜等。避免进食过多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等;避免进食过多高脂肪食物,控制食盐摄入量;每天保证饮水2000毫升到3000毫升左右;避免过度饮酒,尤其是不要过度饮用啤酒;避免过多饮用甜饮料,如奶茶、果汁、可乐等。做到规律作息,不要长时间熬夜,以防免疫力下降,诱发痛风的发生。
⊙本报记者 林昕蓉
通讯员 苏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