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云霞入镜来
更新时间:2024-11-06 19:10 浏览量:70
汾河晚渡
汾河龙韵
迎泽公园晚霞
北中环云锦
摄影,是借相机之眼,俯仰万类,拾取百态,其题材之多、之广不可胜数,除“大众”审美外,也有“小众”视角,即捕捉云形霞色。在风光摄影中,有“天公作美”一说。这个“天”,不仅是指摄影时的光照明亮和空气通透,更多是说云霞给力。长空万里,云动霞变,彩练翻舞,织锦飘飞,“助演”进入镜头中的主体景物。
《世说新语》中,一则志人笔记写:“司马太傅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太傅叹以为佳。谢景重在坐,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太傅因戏谢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这个故事,若纯以审美眼光看,司马太傅的“天月明净”和谢景重的“微云点缀”都具美妙,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笔记意在引入另一端:即太傅的以物喻心与谢氏的就景说景,也是各说各话的有趣。
承上边“微云点缀”的美学观点,平视角(有别于当下航拍器的俯拍)的风光摄影,云霞的入镜,的确可为画面增色,有时竟不是“点缀”,它庶几可享“半边天下”;甚而因为云形霞色太好,绮丽无比,绝无相同,而成为画面构成的主体。在很多摄影者看来,云与霞是“天”管着的事物,与地面之景相搭,是可遇而不可求。因而,在很多的风光摄影中,它都是临时“配角”,遇到了,大好;碰不到,作罢。这其实是对摄影认识的一个偏差。有句话说,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拍到有云霞“出镜”的风光佳片也可如是。那就是变被动为主动,有意识地去做好云霞文章。
太原地处黄土高原,秋高气爽,好的云霞天气一般出在8月至10月间,这是时间上的大致界定;在地标的选择上,也需胸中有数,一般要找视线开阔的以水面为前景的自然风光(山峦林树)和人文风光(建筑桥梁)地带。绵延数十公里的汾河景区,提供了许多的这种场景地。就常形说,云霞风光片的最美时段,是晨初与傍晚,因为太阳光线平射的作用,鬼斧神工,变幻莫测,最具壮美壮观的诗情画意。汾河穿越市区中心,拍摄落日前后的天光云影多是首选。说拍云状霞彩,当然不是仅向天而拍,从欣赏上还要有风光片的特质,即落在实处的画面完整性。
在上述的“意识决定”后,就是“技术准备”。作为拍摄这一题材的有心人,常观天象,做出预判,骤雨初歇后,多会有好云美霞出现,这就要提前赶至选定的拍摄地点,去等待云霞的“表演”。云腾霞飞是非人工的大自然杰作,你的“技术”常是不须技术,只是耐心等待,因为不知道下一刻的云霞,会有哪一种的激情上演。风驰云动,光生霞变,如云缝漏光的金线抛洒,如落日抵山的星芒出现,如层云尽染的画意横空,如返照折射的霞霓满天……以俗语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云霞做不到的,瞬息万变,大美至不可方物,神奇到令人心醉。
本文所配图片,都是在岸畔所拍,没有后期的一丝改变与美饰,是其时其地云蒸霞蔚的真实写照。“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唐岑参句),意在指绘画的神奇。摄影,也若驰笔丹青,但不是“夺”,而是留。你所留下的是那一刻的永不重来和无法复制。这大约就是云霞入镜的魅力所在:不可辜负的“天”赐美意。
并州新闻 顾 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