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偏高的人,饭后常有2种表现,若你没有,说明血糖控制比较好
更新时间:2024-11-05 22:15 浏览量:94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婶最近总觉得生活不如以前舒心。每天吃完饭后她都会感到特别困倦,恨不得立马躺下休息,连最爱的广场舞都懒得去跳了。更让她烦恼的是,饭后总觉得口特别干,喝了好几杯水还是解不了渴。
她在小区遛弯时遇到了从医院下班的邻居李医生。听张婶说完这些症状,李医生的表情立刻变得严肃起来:张婶,您最近量过血糖吗?
这个问题让张婶愣住了。她回想起半年前体检时,医生确实说过她的血糖有点偏高,但她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依旧该吃吃该喝喝。
李医生见状,开始给张婶详细讲解起血糖偏高的常见表现。原来,很多人都像张婶一样,忽视了这些看似普通的身体信号。
在社区医院内分泌科工作的李医生说道:"血糖升高后,人体会出现一系列代偿反应。饭后嗜睡和口渴,就是最常见的两种表现。"
为了让张婶更好理解,李医生举了个例子:同在小区的刘大姐,一位五十出头的银行职员,也曾有相似的经历。她总在午饭后趴在办公桌上睡觉,还因此被领导批评过。后来查出是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
血糖升高为什么会让人感觉困倦呢?李医生解释说,这是因为进食后血糖快速升高,胰腺会分泌大量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胰岛素会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这个过程会消耗能量,导致人感觉疲劳。就像汽车超载行驶,会消耗更多的燃料一样。
至于口渴,这是因为血糖升高会导致渗透压改变,身体需要更多水分来稀释血液中的糖分。这就像在糖水里不断加糖,为了保持口感就得加更多的水。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护士的王阿姨对此深有感触。她告诉李医生,自己刚发现血糖偏高时,每天要喝三四升水,上厕所的次数也明显增多。经过三个月的严格控制饮食和运动,这些症状才慢慢改善。
李医生补充道,除了这两个明显特征外,血糖偏高的人可能还会出现视物模糊、手脚麻木、伤口愈合慢等症状。市场上做水果批发的孙老板就是个典型案例,他起初以为自己只是太累,结果拖了大半年才去检查,血糖已经远超正常值。
听到这里,张婶有些担心地问:"那该怎么预防和改善呢?"
李医生建议,饭后血糖的控制要从几个方面入手:科学饮食、适量运动、定期监测和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
在饮食方面,市里著名饭店的赵大厨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虽然整天与美食打交道,但发现血糖偏高后,立即调整了饮食结构。他用粗粮代替部分精白米面,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严格控制甜食,半年后血糖就恢复到正常范围。
运动方面,李医生推荐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进行适度活动,比如散步、打太极等,这样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血糖。开出租车的周师傅就养成了饭后散步的好习惯,每天坚持走半小时,不仅血糖控制得好,连腰围都减小了。
说到检测,李医生特别强调了自我监测的重要性。像在建筑工地当工程师的钱先生,每天都会测量空腹和餐后血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血糖控制得很理想。
"如果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血糖仍然控制不佳,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糖药物了。"李医生说,"千万不要听信偏方或者随便停药。"
在菜市场卖菜的马大姐就是个教训,她听信了所谓的"降糖秘方",结果不但没控制住血糖,反而出现了并发症。所幸及时就医,现在通过规范治疗,各项指标都趋于稳定。
张婶听完这些,若有所思。她想起隔壁的陈大妈,就是通过积极配合治疗,规律运动,合理饮食,现在血糖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每天都精神焕发地做着她的手工艺品生意。
临别时,李医生温馨提醒张婶:"血糖控制是个长期过程,需要坚持。如果您能把饭后的困倦感和口渴感控制住,就说明血糖管理得不错了。建议您先去医院做个详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制定适合的管理方案。"
张婶感激地点点头,她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去医院检查。这些天的烦恼虽然让她困扰,但现在她明白了,这些都是身体在向她发出的警示信号,及时发现和干预,就能避免更大的健康隐患。
看着张婶坚定的背影,李医生欣慰地笑了。他相信,只要坚持科学管理,张婶一定能重返她热爱的广场舞队伍,继续她快乐的生活。
毕竟,健康是一场持久战,了解身体的信号,积极应对,才能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而饭后的精神状态和口渴感,就是最直观的晴雨表,帮助我们及时调整,守护健康。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