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从难处还是易处开始:问题的分析与决策
更新时间:2024-10-11 07:15 浏览量:95
先避锋芒还是迎难而上
做事从难处还是易处开始:问题的分析与决策
在解决问题时,究竟应该先从难处着手还是从易处开始,这是一个常常令人困惑的抉择。
先打哪儿,后打哪儿?比较稳妥的选择是,领导叫你打哪儿,你就打哪儿。
负责任的选择是,既不背口诀,也不听领导,而是根据问题本身以及环境因素,决定先从哪儿动手。
既要确定问题的框架,在问题的边界里分析哪部分或哪个环节是难点,哪部分又相对容易,又要打破框架,跳出问题本身思考问题。
先易后难或先难后易,只是一种策略,不是方法论。
一、从问题本身分析问题
对于问题,我们不能以固定的思维或模式去应对,而应当先进行深入的分析。
首先,我们要清晰地辨别出哪里是真正的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哪里是难点,哪里又是易处。以组织一场大型活动为例,场地布置也许看似容易,嘉宾邀请可能感觉困难,但确保活动的安全和秩序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其次,要探究清楚在完成容易的部分之后,能否降低困难部分的难度,或者解决了困难部分,容易的部分是否能自然化解。如同撰写一篇复杂的论文,先进行资料收集这一相对容易的环节,或许无法直接减轻核心论点阐述的难度;然而,若先构建好核心论点,后续资料的引用和组织可能就会变得更为顺畅。
最后,要从整体的角度审视各种关系,进行综合评估,以找到最佳的着力点。在一个团队项目中,不仅要考量各个任务自身的难易程度,还要兼顾成员的能力、资源的分配以及任务之间的先后逻辑关系,这样才能确定最恰当的起始点。
从整体判断,难易是相对的
二、跳出问题,分析各种制衡力量
同时,先易后难还是先难后易,不仅取决于问题本身,还与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所谓环境,其实是各种力量的制衡和博弈。
在做出选择时,无论我们首先着手的是哪一部分,都需要考虑自身的勇气和运气,更为重要的是,要揣测领导的意图,洞察敌人的心理。这好比吃火锅,锅里的底汤、佐料、材食选定之后,先煮肉类还是菜类,海鲜和种植类能不能混搭,都得依食客的口味来定。
不同的领导有着不同的风格和期望,有的领导急功近利,注重短期的成果;有的领导则只关注最终的结果。有的领导倾向于通过一系列小成功来增强团队的信心,有的领导则需要一场大胜利来鼓舞士气。
此外,我们对难易的认知往往并非绝对准确。有时,我们以为的难处实际上可能较为容易,而以为的容易处反而隐藏着巨大的困难。而且,随着条件的变化,难易程度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正如在战场上,能够根据敌人的变化灵活调整作战方案的将领,才堪称战神;在解决问题时,能因应各种条件的改变而及时调整策略,从难处或易处入手做出明智选择的人,才能高效地解决问题。
总之,在面对问题时,我们不能盲目地决定从难处还是易处开始,而应综合考虑问题的本质、所处的环境以及各种动态变化的因素,做出理性而灵活的决策。
难易选择是做事的,而不是做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