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有癌,手脚会给你通风报信,这4个异常症状出现一个都应重视
更新时间:2024-12-03 13:46 浏览量:67
深秋的早晨,北方的小镇空气中透着一丝凉意。李阿姨推开诊所的大门,缓缓走到挂号台前。她今年刚满55岁,平时身体一直不错,喜欢在小区里遛弯、跳广场舞。最近几个月,她却感到手脚时不时发麻,还伴随刺痛感。
“医生,我这段时间手麻得厉害,尤其是早上起床后,脚底也有点不听使唤。是不是血压出了问题?”李阿姨带着一丝疑惑,坐在了诊室里。
接诊的是陈逸,医院里小有名气的肿瘤内科医生。他性格随和,耐心十足,面对李阿姨的问题,他微微一笑:“阿姨,手脚麻木确实可能和血压有关,但也有其他原因,比如神经受压、血糖波动,甚至一些我们容易忽略的大问题。”
李阿姨一愣:“大问题?不会是中风吧?或者……”她突然压低了声音,“不会是癌症吧?”
陈逸端起桌上的水杯,轻轻放下,神情变得认真:“阿姨,您想得没错,手脚的一些异常,确实可能是体内重大疾病的信号,甚至和肿瘤相关。不过别担心,咱们先详细检查,一步步排查。”
在详细的问诊中,陈逸发现李阿姨除了手脚麻木,还提到了一些其他问题:“最近这段时间,我人感觉特别乏力,稍微动动就喘得厉害,晚上睡觉有时候冒冷汗,甚至手指甲上还出现了一些小坑坑疤疤。”
听完这些,陈逸在纸上圈出几个关键词:“手脚麻木”“乏力”“指甲异常”“冒冷汗”。他隐隐感到,这些看似零散的症状,可能指向某种更深层的健康隐患。
“阿姨,您这段时间体重有没有变化?饮食习惯还正常吗?”陈逸继续问。
“体重倒是轻了好几斤,可我还挺能吃的,就是吃完老觉得不顶饱。”李阿姨如实回答。
这让陈逸心里警铃大作——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尤其是在饮食正常的情况下,往往是肿瘤性疾病的危险信号。
“阿姨,您别着急,我建议您先做一个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查,再加上颈椎和腹部的影像学检查。手脚麻木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我们需要把所有可能性都排查清楚。”
几天后,李阿姨拿着检查报告再次来到诊室。陈逸仔细翻阅,发现她的血常规显示贫血严重,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有明显升高,同时腹部CT显示胰腺尾部有一个直径约3厘米的不规则肿块。
“阿姨,我需要跟您聊一下您的检查结果。”陈逸语气温和,但眼神中带着几分凝重。
“医生,真的有问题吗?”李阿姨的声音颤抖起来。
陈逸点点头:“从检查结果来看,您胰腺尾部的肿块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手脚麻木可能是肿瘤压迫周围神经或者造成代谢异常的表现。结合您的贫血和肿瘤标志物升高,我怀疑可能是胰腺癌。不过,这只是初步诊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做组织活检来确认。”
在等待活检结果期间,陈逸专门抽空给李阿姨和她的家人做了一场详细的科普。
“其实,体内的一些肿瘤在早期并不一定有明显症状,但手脚可能会给我们‘通风报信’。常见的有四种异常需要特别警惕:
手脚麻木:可能与肿瘤压迫神经、影响代谢有关,比如胰腺癌、肺癌等。手指端出现杵状指:常见于肺癌患者,因为肿瘤导致的低氧血症可能改变指甲形态。皮肤或指甲颜色异常:某些肿瘤会导致贫血,表现为指甲苍白、甲床凹陷。持续性乏力或冷汗:这是许多癌症的非特异性表现,尤其是伴随体重快速下降的情况。据《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研究,胰腺癌患者在确诊前6个月内,40%以上会出现不明原因的手脚麻木或乏力。”
李阿姨听得心惊胆战:“医生,那我的情况还有救吗?”
陈逸坚定地说:“阿姨,胰腺癌确实是种比较难对付的癌症,但您的情况可能还处于可手术阶段,只要我们抓紧治疗,是有希望控制病情的。”
活检结果证实了陈逸的判断,李阿姨确诊为胰腺癌,但幸运的是,肿瘤局限于胰腺尾部,尚未出现远处转移。
陈逸为李阿姨制定了一套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案(MDT),包括胰腺尾部切除手术以及术后的辅助化疗。术前,他特意安排了心理咨询师与李阿姨沟通,缓解她的焦虑情绪。
术后第一天,陈逸来到病房,看到李阿姨还在输液,但精神状态比预期要好:“阿姨,今天感觉怎么样?”
“谢谢你啊,陈医生。虽然手术后有点痛,但我心里踏实多了。”李阿姨的眼里满是感激。
术后6个月,李阿姨的身体恢复良好,复查也未发现复发迹象。她特意来到医院,给陈逸带了一篮自己种的水果:“医生,这是我家地里刚摘的橙子,给您尝尝。”
陈逸接过水果,笑着说:“阿姨,您能恢复得这么好,比送什么都让我高兴。记住,以后按时复查,有任何不舒服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
陈逸还特意提醒道:“癌症并不可怕,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平时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的信号,尤其是手脚的异常。如果出现持续麻木、乏力或其他异常症状,别掉以轻心,及时就医检查。”
陈逸在医院公号上发布了一篇科普文章,总结了癌症早期信号与手脚异常的关系。他写道:
“手脚的麻木、异常乏力或指甲的改变,可能是一些重大疾病的早期信号。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统计,早期发现的癌症5年生存率可高达90%。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这些‘小信号’,为健康争取更多主动权。”
李阿姨的故事成了许多患者的警钟,也让更多人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守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