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有1.2万家倒闭,从鼎盛到衰落,网吧仅用了20年
更新时间:2024-12-12 16:17 浏览量:55
网吧
想当年,许多人上课无精打采,下课却生龙活虎,放学后第一时间冲进网吧,通宵挂着 QQ,玩炫舞、飞车等游戏,或者站在一旁观看他人在地下城酣战,正玩得兴起时,后脑勺却突然挨了一巴掌,要么是社会青年来借电脑,要么是父母赶来揪人回家。
网吧曾是许多80、90后的精神乐园,承载着一代人共同的青春记忆。近几年网吧却逐渐消失。
查询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全国网吧类企业注册量连续4年下滑,尤其是2017年之后,网吧净数量呈减少趋势。2020年,更是有超过1.2万家网吧关店。
曾经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如今却冷冷清清,就连周杰伦都未能盘活。为何网吧会没落?是谁将它从巅峰推下?
01
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次年,中关村路边立起一块广告牌,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
这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的宣传广告,当时它主要提供互联网接入、电信拨号等服务,向大众宣传科普什么是互联网。不久后,互联网应用开始涌现,这也标志着网吧业态的开端。
但对于中国第一家网吧究竟在哪里,北京人认为在北京,上海人觉得在上海,各执一词。1996年,上海科技大学的几个学生弄来50多台电脑,创办了一家名为“威盖特”的电脑室。虽场地不大,环境一般,但网费高达每小时40块钱。
同年,清华学霸、留洋海归的曾强在北京首体西门开了一家“实华开网络咖啡屋”。
实华开网络咖啡屋
这里不仅整体档次比威盖特更高,而且更贴近网吧的概念,设有高级装修的小吧台,价格服务也显得小资。据说在这里上网超过一小时,就可免费领取一杯美式咖啡,网费最高也达到每小时50块钱以上。
无论威盖特还是石华开,消费都主打一个“贵”字。在1996年人均月工资只有500多块钱的情况下,只能吸引少数社会精英和白领,他们进入网吧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办公或学习。
所以,威盖特和实华开只能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真正靠开网吧赚到大钱的是第二批进入网吧市场的玩家。
02
1998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人嗅到了商机。当时安装一台电脑要一万块钱左右,在上世纪末显得极为昂贵。
相比之下,更平民化的网吧显然更具潜力。
于是,当时出现了“要想发,开网吧”“50万创业,半年回本”等口号。网吧也逐渐向游戏娱乐场所发展,其中飞宇网吧就是典型代表。
1998年2月14日,第一家飞宇网吧开业,一开场就推出低价竞争策略,白天每小时20元,晚上半价优惠,成为“网吧包夜”的鼻祖。
飞宇网吧还在早上7点到9点免费培训上网,表面上是公益之举,实则为吸引人流。凭借这种打法,飞宇网吧在3年内迅速扩张,分店数量达到18家,甚至出现了飞宇网吧一条街。
当时飞宇网吧创始人王跃胜每天净利润可达1万元,而当年办公室白领月薪仅几百块钱。飞宇网吧被主流媒体认证为“中国第一网吧”“中国最大的网吧”。
飞宇网吧创始人王跃胜
之后,随着网易、搜狐、新浪三大门户网站崛起,QQ、CS、魔兽争霸等游戏出现,网吧成为年轻人最爱去的地方,生意火爆至极,每天都挤满了人,甚至还有不少人在门外等候他人下机。
2000年,一位拿着80万入场的网吧老板表示,当时文化场所营业执照免费办理,一个不到200平米的门店,配置50台电脑,每月扣除电费、房租、人力成本后,还能净赚10万元,不到半年即可收回本金。
网吧行业的疯狂吸金能力使其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兴起。1998年,全国网吧仅有100家,到2008年,已达到13万家。
03
但在网吧崛起的浪潮下,也隐藏着一些问题,比如黑网吧。黑网吧价格便宜,来者不拒,小学生有个十块八块就能包夜玩游戏。
黑网吧的环境极差,小小的房间里挤着几台发黄发热的电脑,满地交错的电线,空气中弥漫着脚臭味、汗味和烟味,更别提消防逃生通道了,进出都很艰难。
有的黑网吧甚至更夸张,前店后场,前面看似正经网吧,后面却在放有色电影。进出的青少年满嘴脏话,到处乱吼。
再加上不少学生沉迷黑网吧逃学辍学,家长们对网瘾深恶痛绝,于是将杨永信捧上了神坛,封他为“戒网精神领袖”。
一时间,网吧成了与黄赌毒一样的“社会祸害”。
很明显,这样下去迟早会出事。
杨永信
2002年,一场大火成为网吧滑坡的开始。当时北京一家名为“蓝极速”的黑网吧失火,满地电线瞬间让整个网吧被大火包围,上网的人想逃生,却发现大门被锁死,窗户也被铁栅栏封住。
最终大火吞噬了25条鲜活的生命,12人受伤。事后调查发现,这起悲剧的起因竟是4个未成年人想进网吧被网管拒绝,于是纵火泄愤。
蓝极速事件后,全国开始大力整顿网吧。同年10月,青少年被禁止进入网吧。2003年,全国不再新批单体网吧。2007年,各地不审批新网吧,全国网吧数量从巅峰的20多万家腰斩至11万家。很多黑网吧被一锅端,飞宇网吧也被迫停业一年。
04
虽然黑网吧可恶,但要说它毁了整个网吧行业,那也高估了它。很多行业在发展初期都存在问题,随着竞争加剧,会逐步走向品牌化、规模化和规范化。
网吧没落主要是由时代和行业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首先是家庭电脑的普及,90年代有电脑的家庭寥寥无几,去网吧是常事,但如今,《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2年12月,国内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6%,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网民不断增加,此时花钱去网吧上网就显得比较鸡肋。
家用电脑普及
客源减少,收入下降,而运营成本却持续走高,这是网吧没落的第二个原因。
为吸引顾客,很多网吧打起价格战,网费从每小时最高15块钱降到3块钱,有的店甚至疯狂送充值积分,充10送5,充100送100。再加上电费、房租、人力成本,网吧从暴利行业变成了薄利行业。
最后,手游的出现更是给日薄西山的网吧沉重一击。
2016年,国内手游收入首次超过端游,之后差距越来越大。2022年手游收入占比高达73%。随时随地玩游戏,掏出手机就能开黑,网吧失去了挽留客户的最后一个理由。
不过,在网吧行业日渐衰落的过程中,也有过一段短暂的回光返照。
2017年,一款很火的端游《绝地求生》发行。为吸引顾客,抓住行业新风口,网吧老板纷纷投钱将网吧升级为网咖,硬件配置、环境、服务全面升级,投入成本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
《绝地求生》游戏
很多内行人预测网咖配置不低,坚持个3至5年应该没问题,但谁能想到遭遇了疫情,几乎全盘崩塌。有的网咖放弃挣扎,低价甩卖电竞椅,有的靠出租电脑填补亏损,就连周杰伦的2000万投资都打了水漂。
更关键的是,投资一家网吧的回本周期越来越长,设备配置更新换代速度快,主打游戏服务的网吧可能3年就得更新一次硬件,以保障消费者体验,这意味着投入成本成了无底洞。
对于网吧来说,等客上门的时代已经过去。这个行业似乎只用了20年就走完了兴衰历程。
现在的网吧更多地成为大家口中“爷青回”的代表,大家会怀念当年在网吧吃着泡面嘻嘻哈哈打游戏的时光,怀念网管从网吧另一头大喊“重启试试”。
网吧是许多80、90后的青春,而80、90后已被称为“前浪”,网吧也不再年轻。
不过,就像没有人永远青春,但总有人正青春一样。没有行业永远处于风口,但总有行业正值风口。
人类时代就是这样前进的,时代也是如此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