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蕨,所谓的万能解毒草就是我
更新时间:2024-11-25 01:22 浏览量:49
相传,在明末清初,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一个女儿。在本该女工花红的年纪,偏偏爱上了舞刀弄枪,幸得家里小有薄资,父母宠爱,也没有过多去苛责。然而世事难料,正当时沙普叛乱,滇南人人自危,小女听得此话,不由得向往沙场征战,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沙普之乱
出战前期极为顺畅,乔装打扮倒也杀出一份威名。然滇南叛军善用毒物,在一次攻防战后,派遣数名死士前往兵营投下毒药,导致兵营内瘟病横生。小女也不慎中招,性命垂危,只得从前线退下,往家中疗养。
明末兵营遗址(修缮后)
家人相见却马上阴阳两隔,不免悲从中来,咽咽泣泣。正巧一云游道人路过门口,打听缘由后笑道,这有何难,说罢从布褂中取出一截草药,碾碎后送服小女口中。未曾想三日后竟脸色红润,行走无碍,当即拜为神药。
而这截草药便是,乌蕨。
乌蕨
乌蕨是陵齿蕨科乌蕨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入心经,肝经,肺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性味苦,寒,内服外用均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血的功效。在民间被誉为“万能解毒草”,一九六九年十月被编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乌蕨喜温暖半阴环境,适生于疏松透水而富含腐殖质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上。主要生长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
虽乌蕨被正式记录时间较短,然有关乌蕨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其中乌蕨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酚酸类、挥发油类等。对于发热、咽喉炎、毒伤等症状具有一定的诊治效果,且实乌蕨无毒性、副反应,是很好的临床用药,且民间流传乌蕨对于烫伤也有一定疗效,目前正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实验。
乌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
在那个青霉素不为人知,解毒药乏善可陈的年代,一截乌蕨往往就代表着一条鲜活的生命。前车之师,后车之鉴。相信乌蕨在现代科学的研究下可以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不至于埋没数千年而无人知。
我是山寿,关注我了解更多中草药背后的故事。
本文参考文献:
[1]王亚敏,陈乐,廖卫波,等.乌蕨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11):180-182.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9.11.092.[2]胡燕珍,张媛媛,田莹莹,等.乌蕨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20,34(02):79-86.DOI:10.13728/j.1673-6427.2020.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