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中国纯碱工业为何永立世界潮头?

更新时间:2024-12-30 15:59  浏览量:41

增广贤文曰:“一招鲜,吃遍天。”按照今天的说法,是指握有超越他人的新技术就能取得竞争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地处西北欧的荷兰原本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却在世界舞台上称霸了很长时间。非常有趣的是荷兰称霸世界的起点是“一刀鲜”。1358年,荷兰北部一个名叫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创新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方法。荷兰人就凭这“一刀鲜”,赢得了争夺鲱鱼资源的优势,荷兰的鲱鱼以低廉的价格和优良的质量畅销欧洲市场,为荷兰人赢得了巨额财富。

在世界化工领域有一种叫纯碱的化工产品,从上世纪20年代就凭着中国化工泰斗侯德榜的“一招鲜”而跻身世界领先水平并且永立世界潮头。

上世纪20年代,旧中国政治腐败、强敌入侵、国弱民穷、技术落后,中国的纯碱市场一直被英国的索尔维公会所属的卜内门公司垄断,中国市场的纯碱价格是欧洲的七八倍并且经常有价无市。

侯德榜等先贤胸怀实业救国、科技强国壮志,克服千难万险、经历千辛万苦,打破了索尔维对世界纯碱市场70年的垄断,研发成功“侯氏碱法”,使盐的利用率由70%提高到96%以上,设备减少三分之一,成本降低40%以上。更为可圈可点的是化解了“三废”污染难题,有助生态文明,福泽子孙后代。

1973 年,83 岁高龄的侯德榜(左二)抱病在家主持研讨会,讨论纯碱工业的发展

“侯氏碱法”确立了中国化学科学家在世界上的地位。1943年10月,英国皇家化学工业学会授予侯德榜名誉会员称号,这是当时全世界仅有的12位名誉会员之一。印度、南非、日本、苏联等国邀请侯德榜指导碱厂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侯氏碱法”得到大力推广,并且不断开拓新境,永立世界潮头。中国的纯碱技术总体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957 年 7 月,侯德榜(中)在大化指导联碱中间试验

中国纯碱工业为何能够永立世界潮头,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笔者认为,答案至少有以下三条。

一是受益于侯德榜开拓的先进制造技术,中国是“侯氏碱法”的故乡,增强了问鼎世界纯碱工业的自信心,同时为发展、创新纯碱工业造就了大批纯碱研究和制造专业人才。

二是受益于政府的倾力扶持。在侯德榜的大力推动下,即使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不少项目被叫停的情况下,仍然为“侯氏碱法”的试验大开绿灯。据史料介绍,时任化学工业部部长彭涛告诉侯德榜:“‘侯氏碱法’技术上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对我国工业、农业和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再困难也要支持,即使‘当裤子’,‘侯氏碱法’也要搞上去。”政府“当裤子”的决心,为“侯氏碱法”的试验成功和大力推广提供了保障。

三是为纯碱发展专门成立了一个国家级的纯碱工业研究所。1964年,化工部对部属的一些设计研究院所进行调整,化工部大连设计研究分院中的设计部分,按计划迁到四川,成立化工部第八设计院,对研究部分的归属,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并入大连化学工业公司,一种则主张成立独立的纯碱研究所。侯德榜认为,这支研究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科技人员是研究制碱的,他就向部党组建议,以这部分人员为基础,成立一个以制碱为中心的研究所,负责有关制碱的重大课题的开发和有全国意义的革新项目的研究,并命名为大连制碱工业研究所,隶属化工部管理。

他的建议很快得到化工部党组和国务院的批准。1965年5月,化工部大连制碱工业研究所正式成立。为一个产品成立一个国家级研究所,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第一个。制碱工业研究所向全国输出的制碱专业技术人员1000多人,使我国的纯碱工业产量、质量始终在世界上保持着领先地位,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引以为豪。

通过以上故事,让我们看到中国工业即使在近现代的历史长夜中也曾有过一抹亮光,要让这抹亮光持续发出耀眼的光芒,需要树立民族自信心,需要科学家不懈努力、政府精心呵护、组织有力保障。让我们懂得,有关国家安全和民生的重要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自主研发才能获得。要想永立世界潮头,需要持续创新、开拓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