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跳舞成为一种病 陕中二附院神经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跳舞病的她
更新时间:2024-09-09 04:09 浏览量:86
近日,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一名疑难病患者唐阿姨。前不久,唐阿姨因两只胳膊及右下肢不自主运动、左下肢无力持续10余天,被送进了医院。
一开始,唐阿姨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考虑为“老年性舞蹈病, 脑梗死",治疗后病情没有好转,于是转入了上一级医院。
在上级医院给予治疗后,症状仍未好转。家属为求进一步诊治,来到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就诊。
发病期间,唐阿姨始终烦躁不安,精神很差,甚至连续3天都无法安稳入睡,左下肢无力症状持续加重,于8月14日转入神经重症医学科。
王安琪医生详细询问了病史,10多天前,唐阿姨因为琐事发了脾气,随后便出现双上肢、右下肢及颜面部不自主运动和伸臂摆手、手指屈曲、抬腿等动作。颜面部还伴随挤眉弄眼、噘嘴的动作,情绪激动的时候症状会加重。
医生们为唐阿姨进行了神经系统查体,结合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且心脏血管装过支架,神经重症医学科主任韩福新组织团队会诊后,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制定了一系列治疗方案。
在完善相关检查后,超声显示,唐阿姨左侧髂外静脉、左侧股总静脉血栓形成,栓子一旦脱落,将危及生命。神经重症医学科团队立刻请心脏外科医生紧急会诊,在急诊局麻下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手术顺利,恢复良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唐阿姨不自主运动的症状再未出现,下肢无力症状明显好转,随后转入过渡病房,由针灸康复科医师给予专业康复治疗,最终痊愈出院。
科普小知识
舞蹈样动作
舞蹈样动作表现为极快速、无规律、无目的、幅度不等的跳动式的不自主动作,可累及除眼肌外的任何骨骼肌,以面肌和四肢肌常见。
大多数患者肢体均双侧受累,常起于单肢,逐渐扩及另一侧,再蔓延至对侧,但有20-35%的患者可以表现为偏身舞蹈症,舞蹈样动作的严重程度和频率因人而异,以肢体的近端最为严重,且上肢重于下肢。
上肢各关节交替发生屈曲、扭转,肘和肩关节的不自主运动重者出现严重的挥舞,一直常常发生撞伤。下肢的不自主运动表现为步态颠簸,行走困难、常常跌倒。躯干亦可绕脊柱卷曲或扭转。
面肌的舞蹈样动作表现
主要为扮鬼脸,频繁皱眉,努嘴、眨眼、吐舌、挤眉等。舌肌、咀嚼肌、口唇、软腭及其他咽肌的不自主运动则引起舌头咬破、构音困难以及咀嚼和吞咽障碍。头部亦可左右扭转或摆动。可因躯干肌或者腹肌的不自主运动而呼吸不规则。
舞蹈样动作通常在觉醒状态下持续存在的,可在情绪激动或在做自主运动时加剧,平卧安静时减轻,睡眠时完全消失。
科室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重症医学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集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于一体;集重症治疗、重症康复、功能康复于一体;集重症病房、过渡病房、康复病房于一体的临床医学科。在神经重症医学科诊疗的患者可以尽早地启动康复,在康复期间有重症医生保驾护航,患者的医疗安全更有保障,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发挥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患者的整个治疗流程形成一个闭环——出院后,即可回归家庭,走向社会。
神经重症医学科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人民健康为己任,开展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将承担整个医院乃至周边区域的重症病人的救治任务。将在突发公共事件、重大安全事故、社会“三无”人员的抢救、五保户的救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诊疗范围
脑出血手术及重症治疗;颅脑外伤手术及重症治疗;颅脑肿瘤术后重症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的重症治疗;颅内感染、脑脓肿重症治疗;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重症治疗;脑梗死的重症治疗;免疫性脑炎的重症治疗;癫痫持续状态;全身多发伤的重症治疗等。
科室目前拥有ECMO、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机、颅脑降温仪、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有创兼无创呼吸机、动脉血气分析仪、有创血压监测仪、除颤仪、心电图机、高流量氧疗仪、高频振动排痰仪、控温毯、脑电图仪、气压治疗仪等先进抢救治疗设备,能够满足现有诊疗工作的需求。由于场地受限床位暂5张,后期心脑血管病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后,床位会进一步扩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