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高发,罪魁祸首被揪出!提醒:有3种吃饭习惯,尽早改
更新时间:2025-01-11 10:43 浏览量:33
在健康的舞台上,胆囊癌这个 “恶魔” 正悄然崛起,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阴影。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胆囊癌那些事儿,看看它是怎么盯上我们的,又该如何防范。
先说说吴大哥的遭遇吧,那真让人揪心。吴大哥今年刚满 50 岁,一直以来,他都算是个挺注重健康的人,每年都会特意给自己留出时间去做个体检。可就在一年前的那次检查中,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他的胆囊被查出有点不对劲。当时医生一脸严肃地建议他进一步检查,可吴大哥呢,仗着自己还年轻,身体也没啥不舒服的地方,就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这一疏忽,可就埋下了祸根。
直到上个月,吴大哥的身体突然拉响了警报。一阵剧烈的腹痛猛地袭来,那感觉就像有无数根针扎在肚子里,疼得他直冒冷汗。紧接着,他发现自己的皮肤和眼白也变得怪怪的,呈现出一种异常的黄色,就像被染过色一样。这时候,吴大哥心里 “咯噔” 一下,意识到情况不妙,赶忙跑去医院做了详细检查。结果一出来,犹如晴天霹雳,他竟然患上了胆囊癌,而且已经多处转移,到了无法手术和化疗的地步,医生只能给他采取止痛和姑息治疗,尽量减轻他的痛苦。
吴大哥当时就懵了,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平时好好的,咋一下子就成了这样。一想到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要是就这么倒下了,这个家可怎么办啊。他懊悔极了,眼泪止不住地流,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要是一年前听了医生的话,说不定结果就不一样了。
胆囊癌啊,可是个相当棘手的恶性肿瘤,它在胆囊里 “安营扎寨”,恶性程度和那个让人闻风丧胆的 “癌王” 胰腺癌不相上下。据杭州市肿瘤医院的专家叶文广介绍,得了胆囊癌,中位生存期也就半年左右,一年生存率更是低得可怜,只有 5% 到 10%。这还不算完,它发病特别隐匿,早期几乎没啥明显症状,等到发现的时候,大多数患者都已经到了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那胆囊癌到底是怎么冒出来的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李晓明医生说了,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胆囊钙化还有家族遗传史这些,都是引发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先说说胆囊结石,这可是引发胆囊癌的头号 “嫌疑犯”。有数据显示,在咱们国家,超过 80% 的胆囊癌患者都伴有胆囊结石。你想啊,这胆囊结石就像个不安分的 “小刺头”,在胆囊里捣乱。尤其是那些直径大于 3cm 的、胆固醇或混合胆固醇类的,还有数量比较多的结石,那癌变的风险可就大了去了。要是发现有这种情况,医生通常会建议尽早把胆囊切除,以免后患无穷。
再看看胆囊息肉,这里面的门道也不少。胆囊息肉分假性和真性,假性的占了大概 70%,一般没啥恶变的可能,但剩下那 30% 的真性息肉就不一样了。真性息肉里,良性的腺瘤比较常见,可恶性的息肉大多是腺癌。要是发现息肉直径超过 10mm,或者合并了胆囊结石、胆囊炎,年龄又超过 50 岁,或者有原发性硬化性胆囊病史,还有在随访期间变大超过 2mm 等情况,那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得赶紧切除,防止它恶变。
还有胆囊炎,这也是诱发胆囊癌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要是胆囊炎还伴有胆囊结石,那患癌风险就像坐了火箭一样,比没有结石的要高出 21 到 57 倍。为啥呢?原来是结石在胆囊里和黏膜频繁接触、摩擦,把黏膜都磨出溃疡和炎症了。这时候,身体就会启动自我修复机制,可修着修着,就可能出问题了,慢慢就从慢性炎症变成了癌症,真是防不胜防啊。
另外,要是胆结石还伴有胆囊钙化,那也得格外小心。一旦在检查中发现胆囊壁有钙化问题,就得赶紧采取措施干预,因为这种情况恶变的可能性很高。发现胆囊息肉后,也要记得每半年复查一次彩超,看看有没有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像胆囊萎缩、胆囊壁增厚、瓷化胆囊这些。要是发现有啥变化,就得听医生的,该做手术就做手术。
胆囊癌早期虽然很狡猾,没啥明显症状,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蛛丝马迹。比如说右上腹疼痛,这是胆囊癌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之一。一开始,这种疼痛就像有个小虫子在肚子里轻轻地咬,是钝痛或者隐痛,不太厉害,一般都是饭后才会加重。但随着病情发展,这疼痛就越来越频繁,到后来还会变成绞痛,让人痛不欲生。
右上腹肿块也是个比较常见的症状。在右上腹的位置,会出现一个固定的肿块,摸起来硬邦邦的,表面还不平整,就像一块石头嵌在肚子里。要是摸到这种肿块,可一定要引起重视。
还有消化道症状,胆囊癌会把人的胃口搅得一团糟。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看到油腻的食物就犯恶心,这些症状很容易被当成是普通的消化不良,从而被忽视。
当胆囊内的结石或者肿瘤压迫到胆总管时,胆汁排泄就会受阻,胆红素就会跑到血液里,然后在皮肤和巩膜上显现出来,让皮肤和眼白变得发黄,就像被黄疸 “缠上” 了一样。
大概有 25% 的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症状,这是因为继发了胆道感染。到了晚期,肿瘤就像个 “吸血鬼”,不停地消耗患者的身体,患者会明显消瘦下去,体重直线下降。
以前,胆囊癌好像挺少见的,但现在,得这个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到底是为啥呢?其实啊,这和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就拿不吃早餐来说吧,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赵超尘医生讲过,从不吃早餐到胆囊癌,就只有四步之遥:不吃早餐→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癌。你想啊,经过一夜的休息,胆囊里存了不少胆汁,胆固醇饱和度也挺高的。这时候要是不吃早餐,胆汁就只能在胆囊里干等着,时间一长,就会浓缩,胆结石就容易找上门了。这结石在胆囊里一捣乱,胆囊炎就跟着来了,长期的炎症刺激,胆囊黏膜就容易发生癌变,所以啊,早餐可千万不能省。
再说说饮食太油或太素的问题。要是吃的东西里油脂、胆固醇太多,就会打破胆汁酸、钙盐、胆固醇和卵磷脂之间的平衡,胆囊黏膜细胞就会受到损伤,甚至引发炎症,这无疑增加了胆囊癌的发病风险。但只吃素食也不行,长期吃素会让胆汁分泌减少,胆囊里的代谢合成也会乱了套,结石和炎症就容易出现,同样会增加胆囊癌的风险。
还有饮食不规律,这也是个 “大雷区”。长期不吃早餐或者吃饭时间不固定,都会让胆汁在胆囊里浓缩,形成结石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胆囊疾病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改掉那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毕竟,健康的身体才是我们享受生活的资本,可别因为一时的疏忽,给胆囊癌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