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在实处 满怀信心|史仁杰委员:用好DRG和CMI之“手”,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
更新时间:2025-01-21 15:03 浏览量:11
“政府工作报告再谈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让我们这些中医人倍感鼓舞。”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史仁杰告诉记者,当前中医药发展迎来快车道,但中医药传承创新还面临很多“瓶颈”,要用好DRG和CMI之“手”,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史仁杰解释,“DRG”即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是用于衡量医疗服务质量效率以及进行医保支付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是,传统的DRG付费方式主要是基于西医的诊断进行疾病和治疗的分组和付费的,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医临床诊疗。因为中医和西医在诊断、治疗和疾病分类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中医的诊断往往基于证候和证型,而西医则更侧重于疾病的具体名称和病理生理过程;中医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非手术治疗方式,而西医则更依赖于手术和药物治疗。传统的DRG付费方式很难准确反映中医疾病证型和中医临床诊疗过程,导致中医病种在DRG分组中存在明显的或严重的不足。
CMI值,即病例组合指数,是DRG指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衡量医院收治病例的技术难度、医疗水平和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CMI值越高,代表病例较复杂,所需医疗资源较多,医疗服务难度系数较高。在史仁杰看来,CMI值虽然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个医疗质控指标,但并不适用于中医院的发展模式,容易影响中医院中医药主体地位,容易引导中医专科特色丧失。
“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主体,如果两个‘指挥棒’不加以改革,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中医药传承创新的进展。”为此,史仁杰建议,要在DRG分组中增加更多的中医病种,通过增加中医病种,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增加中医病种并制定相应的付费机制,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中医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还可以促进中医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此外,由于中医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在对中医院和中医特色的绩效考核中,应弱化CMI值的作用,强调中医药的主体地位和基本服务能力,适当提高中医中药及其相关治疗技术的分值和床位使用率的分值。“建议制定针对中医药特色的CMI值,有助于中医药及其他民族医药的发展,促进中医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并有助于作出正确的评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