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你准备好以怎样的姿态迎接了吗?请收好这份健康锦囊 共赴首个非遗版春节
更新时间:2025-01-23 11:23 浏览量:8
一年一度新春佳节即将来临,这是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意义非同寻常。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家人团圆、辞旧迎新的美好寓意。如今成为世界非遗,更是让这一文化符号走向了世界舞台。然而,在传承非遗文化欢庆佳节的同时,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注入更多健康元素,让大家共同度过一个安宁祥和的新春佳节?一起来看看专家给出的健康锦囊吧!
饮食有节,解锁春节餐桌健康“密码”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喜庆佳节,是亲朋好友沟通感情、举杯共饮的大好日子,但也是一些疾病多发的节日。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陈建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春节期间除了注意易感染的呼吸道疾病外,还要格外小心“吃出来”的疾病。
“春节期间各种美味佳肴摆上人们的餐桌,喜庆的气氛容易使人们忘记了节制饮食和疾病的禁忌,导致某些与饮食有关的疾病发生或旧病复发,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胃肠疾病等,损害身体健康。”陈建强介绍,“消化器官的活动有一定规律,吃东西时,胃、小肠、胆囊和胰腺分泌出各种消化液,使食物中的营养素易被人体吸收。春节饮食鱼肉比较集中,高糖、高油脂的食物较多。如果突然吃得太饱,或喝得太多,就需要更多的消化液来进行消化,可是消化液的分泌量有一定限度,加上胃胀得很大,肠胃蠕动困难,影响了正常的消化机能,情况严重的话,可导致急性胰腺炎、肠胃炎,或肠胃溃疡等。”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聚,难免推杯换盏,小酌几杯。为此,陈建强也提醒大家切莫贪杯,避免因酗酒导致中风、胰腺炎发作、酒精性胃炎等急症。小孩子还要避免过多摄入零食、饮料等,以免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与此同时,陈建强还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给出了建议,《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几点是古人的养生秘诀,也是中医养生学理论的基石。因此,春节期间一定要注意。”
对于一些吃出来的“春节病”,章丘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金文华也给出了建议,“每年春节假期期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也比较多,亲朋好友欢乐聚餐,过量饮酒或暴饮暴食都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急性酒精中毒、急性胰腺炎等疾病。春节假期一定要保持健康的饮食生活起居,饮食有节,勿暴饮暴食,尤其是一些患有基础病的高血压、高血糖等中老年朋友,发现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指导救治。”
起居有常,春节假期不“失控”
春节假期,家人团聚,走亲访友,尽享美食与娱乐,尽情放松身心。然而,这种欢乐时光往往容易让人忽视生活规律,熬夜追剧、打牌以及暴饮暴食等行为更是屡见不鲜,“假期综合征”也随之悄然潜伏。为此,专家们也给出了第二个“健康锦囊”:在春节假期应始终保持“起居有常,勿劳逸失度”。
“假期期间,一定要坚持日常作息,合理规划饮食,适度参与娱乐活动并保持运动习惯。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我们在畅享节日欢乐的同时,稳稳守护住自身的健康。”金文华提醒。
对于春节期间玩耍娱乐过度,打麻将、打扑克、网上聊天、看电视整夜不睡觉或者很晚才入睡的行为,陈建强也给出了“警告牌”:“睡眠时间过短,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睡觉可以养阳气,晚上11点以前不休息,阳气不足,人就显得没有精神。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不可沉迷电视节目,每天看电视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而且要选择轻松的喜剧片、音乐片和戏曲片,少看情节紧张、场面惊险的武打片和侦破片。”“节日期间,不能因为放假了就改变作息时间,如果偶尔熬夜一次,人体可以自行调整。但如果连续熬夜,很容易扰乱自己原有的生活规律,不仅身体各器官承受不了,引起体内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还容易诱发多种疾病。”
除此之外,专家也提醒大家在春节期间要有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假期活动量通常会大幅减少,长时间久坐或久卧,这对身体机能会产生不利影响。每天都要专门安排适量的运动时间,让身体充分“动起来”。运动方式的选择丰富多样,可在室内进行瑜伽练习,通过各种体式拉伸身体,增强身体柔韧性;也可以选择跳绳,简单高效,能快速提升心率,锻炼心肺功能。散步、慢跑等也都是很好的选择,在清新的空气中舒展肢体,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沐浴阳光,不仅能有效增强体质,还能极大地提升精神状态,让整个人都充满活力,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良好的状态去感受春节的喜庆氛围。
调畅情志,身心和乐享“非遗”春节
“家人团坐,灯火可亲。”阖家团圆的时刻总是充满温情,一家人围坐,包饺子、话家常,其乐融融。但,凡事皆有度,除了不易暴饮暴食,不可作息无度,还要切记:调畅情志,勿过怒过喜。
“假期聚会多、活动多,我们要多注意心理调适,包括避免过度兴奋或情绪波动。”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心理治疗师吕敏提醒,走亲访友,难免遇到“被攀比”“被催婚”等困扰,这时候就需要调适心理、互相理解,也要注意避免节后身心状态落差太大,提前预防“节后综合征”等。
与此同时,对于假期会遇到的一些心理困扰,吕敏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聚焦现实,不要让负面情绪拉低你假期的生活质量。调整对假期的期望值,接受假期可能并不完美,保持积极的心态。规划假期预算,尽量避免超支,减少财务压力,同时合理规划活动和聚会,避免行程过度紧张,给自己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
在应对焦虑上,吕敏建议大家可以通过深度放松练习、欣赏动听的音乐、冥想或瑜伽等缓解焦虑情绪,“主动式休闲”的方法也是不错的选择,“所谓主动式休闲就是那些需要动些脑筋、花些心思才能享受到乐趣的活动。比如下棋、看书、烹饪……在主动式休闲中,我们会产生专注忘我的‘心流体验’,体验到内心的宁静,不仅可以对冲焦虑感,还能够提升假期生活质量,是替代外出活动的良好选择。”
如何提前预防“节后综合征”?“我们可以采用渐进式工作恢复的方法,即使在假日,也尽量保持日常的作息时间,在假期结束前更要恢复日常睡眠和睡醒时间,帮助维护身体的正常生理节律。同时逐步开始调整思维,为重新投入工作和学习做好准备。”吕敏介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要与家人亲友多交流心情和感受,分享压力和快乐,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如果假期综合征的症状很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和工作,应当及时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求助。”
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即将到来,让我们收好这份健康锦囊,从饮食、运动、作息和心理等方面入手,度过一个健康、欢乐、祥和的春节,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