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历史上,杨春荣有什么故事?

更新时间:2025-02-05 12:29  浏览量:1

杨春荣老师,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广东省话剧院演员。

回顾自己所走的艺术之路,期间充满了艰辛,但是更多的是幸福,作为一个舞台剧的演员、有时候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压力,自己始终很执拗地在坚持着,坚持在舞台上,在所有需要我的第一线,我看到舞台上人来人往,一拨一拨的人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一拨,有一点自己是觉得很庆幸的,我还在这里、在舞台上。这是1998年广东省话剧院推出的《绿色阳台》,一出从侧面反映广东改革开放的话剧,一个小小的院落、中间一个小小的阳台,这个绿色阳台的主人们用宽厚的胸怀,善良的爱心 接纳了乡下来的打工妹、小保姆谷子,谷子的扮演者是杨春荣,此时正是她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来到广东省话剧院的第六个年头。当时没有意识到我演的有多好,自己直到当时去年的时候、我们单位有个导演要去俄罗斯学习,带了这部戏过去,自己才再看了一次录像带、看了一次碟,然后看完之后自己跟他说、我真有点喜欢那个女孩子,就是我演的那个角色,但是今天看来我还可以演的更好一些。淳朴、善良、幼稚,谷子这个乡下妹子可一点也不愚蠢,在戏里、杨春荣把谷子这个人物形象演绎的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给观众留下了既亲切可信又耳目一新的深刻印象。那个戏开始自己还不愿意接,因为剧院里有比自己更年轻的女孩子,自己就觉得她十八岁,因为自己当时已经28岁了,那时候就由着天性、演员的天赋在演那个戏,当然自己做了该做的案头工作,谷子这个角色的小传、每次上场什么的,自己有厚厚的笔记。王国富说:“《绿色阳台》演的时候就很好玩,她演我的小保姆,自己就演一个卖杂志的个体户,自己感受到她的表演非常的成熟,她在学校学的东西能运用在舞台上,这样对手搭起戏来就非常的舒服,那铺垫起来,你一句我一句,心理、动作都非常的充实,这样演起来就非常过瘾,所以自己很遗憾没有过学院派的表演学习,1999年、还代表我们国家的中日韩三国交流,到日本交流去了。”话剧《绿色阳台》颇受好评,但出乎意料的是、她居然凭借这台戏获得了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当时是4月1号,自己在友谊剧院有一场演出,当时,当时剧协的专职主席吕成忠老师在前一天晚上收到了中国剧协的电话,就说你们获奖了,他也没想到是我,后来那天他就到后台跟自己说、你获奖了,我说我知道,因为刚拿了广东艺术节的优秀表演奖,他说、没有啊,你得梅花奖了,自己说、啊,自己当时说吕老师,今天是愚人节、你不要骗我,后来旁边一个老师说,你看吕老师是那种人吗,自己当时第一反应、跑到后台,跟自己搭档说、掉了个馅饼,挺有意思,自己的很多东西不是我规划之内的、但是都是惊喜。天赋才情、但问耕耘,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诠释杨春荣每一次不在她规划内的惊喜,诠释着她从事话剧艺术近30年来的每一步。有人问自己做演员是不是一件很炫的事情,自己说一点也不炫,因为我自己从来不爱在人前说我是一个演员,有时候可能因为自尊心在作怪,我不想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没有智慧的女人、而只有容颜,其实更有一个意思是、自己觉得所有的演员都应该把自己藏在角色后边,我们在塑造角色的时候、我们找到那个角色所需要的声音,形体,内心的世界,你可以找到那个角色的灵魂,你演到她的骨子里、那才是最炫的一件事情。杨春荣踏上表演艺术之路,非常偶然,她出生在陕西西安,家住文艺路,在这条路上有着众多省的文艺团体,陕西省歌舞剧院、京剧团、戏曲研究院、火线文工团、人民艺术剧院、西安话剧院等等,但是用杨春荣自己的话说、她只是住在这里的一个跟文艺不沾边的家庭的女孩子,唯一有关联的爱好就是朗诵。有人就说你们家没有人从事这一行,你的表演天赋从哪里来的,自己爸爸晚年的时候中过风,中风之后、他的老战友,有些部下来看他的时候,就回忆起他当年,自己爸爸十二岁就参加革命,那时候他就充当送情报的,他们就在我家里学,说有时候他就是个地主的小少爷,扮成这样子、把情报从城里送到城外给游击队,然后就有时候装成一个乞丐、是个瘸子,就在那天自己顿悟我爸喜欢文艺,是个晋剧秦腔唱的很好的高级票友。就在高中毕业那年,上海戏剧学院在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设立了考场招生,阴差阳错、曾立志文学梦的杨春荣就此走进了上戏的大门。当时自己有一个同学去考试,因为离自己家很近,自己就去看了,上海戏剧学院我的项奇老师、我的班主任,把自己从众多的不是考生当中的、看考试的一个女孩子拉进了考场,当时我们班的考生都比较高高大大的,看到自己的时候老师就觉得这个形不错,说这孩子长的很清秀,自己那时候个子也不高、但是自己的形体 老师量了我的小腿之后,说这孩子还会长,那时候的老师真的好,他就说我的小腿是长过比我个子还高的人的,所以她觉得我还会长,但是以自己当时1米62的个子是进不到我们学校的。每一次接到角色分配,杨春荣都会给自己一段闭关的时间,潜心研读剧本、体味矛盾冲突,揣摩人物情感,并写下一沓厚厚的笔记,这是她从上海戏剧学院系统学习表演以来留下的习惯,至今不变,而她人生的第一个大戏就是话剧史上的经典作品《女人的一生》,那时她刚好读大三、以20岁的年纪担纲主演,一个女人从少女到老妪的一生历程。这部大戏给予我的、所以之后可能不管是什么,哪一种状况,特别是到了专业团队、特别越往后走,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严,就是因为你在那么一个高的平台上、起点上 开始了你的旅程。作为90年代的优秀毕业生代表,杨春荣曾回到母校参与上戏50周年院庆排演的话剧《清宫外史》,饰演珍妃,这些年来,在广东省话剧院这个平台上,她所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先后饰演过话剧《夜明珠》中的金发妈妈,《虎头要塞》中百合子,《火红的木棉》中的加代子,《绿色阳台》中的谷子,《浪淘碧海》中的安娜,《走出地狱》中的问题少女,《无话可说》的梁若彤,《跨越》中的娟娟等等。优秀的表演使杨春荣先后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话剧金狮奖、文化部“纪念话剧90周年戏剧交流演出表演奖”、广东省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因为她所饰演的角色性格迥异、而无法归类,杨春荣又有了“舞台精灵”的美誉。说心里话,舞台艺术是苦行僧们干的活,因为和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较而言,舞台艺术面临的困境来自于资金上的、有时候当然物质的诱惑也会缺失很多的人才,我不是说我不需要这些东西,但是自己觉得舞台上的表演连续性地让你融入到一个世界当中的时候,那种情绪、表演的那种魅力,一直好像有一个魂,这样牵引着我,有时候自己觉得我在舞台上有一句很棒很棒的台词的时候、我可以控制人们的内心,这个时候自己会觉得我好强大。其实,作为一个话剧演员,杨春荣瘦削而略显柔弱的外形,在舞台气势上并不讨巧,然而她细腻的表演却能将你慢慢融化,这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锤炼自杨春荣在舞台历练中的自省和思考。自己必须说在2005年的时候,自己参演了梅花版的《雷雨》,那一次自己跟、应该说中国最著名的,最受人尊敬的教育学家、戏剧家徐晓钟老师有了一次最亲密的合作、最近距离的合作,就是在排这个《雷雨》的过程当中,晓钟老师说、无疑我的情感是饱满的,台词是好的,爆发点是好的,技巧是完美的,但是、其实我们听晓钟老师的话,就喜欢听但是,再多一点点用心,那时候自己演戏、当然什么东西都有一个周期和疲劳期,可能那时候自己应该算话剧量多的女演员 在当今那个年代里面,后来这句话、噔,他那之后、自己就觉得不管我在演任何一个角色,一直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看我用心了没有。犹如醍醐灌顶,杨春荣被深深触动,她的表演也从以前注重人物外在、开始向注重人物的内心转化,她想要通过角色来表达自己的思想。2009年,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广东省话剧院推出了话剧《与妻书》,杨春荣出演女主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陈意映是林觉民短暂生命中最光辉的衬映、最美好温暖的情感寄托,林觉民在赴死前三天给妻子的信中书写下了与妻子五年情感的幸福和艰辛,在舍生取义与儿女情长中的权衡和抉择、让林觉民深切体会到他最大的幸福是那个有了陈意映的家,而一生的最大遗憾也是与陈意映的离别。自己当时给她的定位就是两个字、成全,因为爱自己的丈夫、成全他所有的一切,你会发现陈意映不是特别漂亮的,但是是什么样的女人能够让丈夫给她写了一百年来最伟大的情书之一,写的那么感人,那这个女人的魅力在哪里呢,那么想一想、跟容颜无关,那一定跟性情有关,这就是作为一个演员、你要赋予角色什么,自己就从那些字里行间感受到的就是这些,自己就奔着这个想法去塑造这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