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热浪来袭,国产品牌如何在这场“雪地盛宴”中脱颖而出?
更新时间:2025-02-05 16:40 浏览量:1
随着新年假期的到来以及各大雪场“开板季”的启动,全国范围内的滑雪场迎来了客流高峰,滑雪运动再次掀起了一股消费热潮。从吉林长白山到崇礼太舞,再到新疆将军山以及日本北海道,各大雪场人头攒动,高手云集的壮观场面频频登上社交媒体热搜。
2025年,冰雪运动的热度持续攀升。据天猫平台数据显示,本雪季滑雪行业的成交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超过40%,其中国产品牌和细分品类的表现尤为突出。滑雪服饰和配件正从小众领域逐渐走向大众市场,成为一门备受追捧的“潮”生意。
《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的数据揭示,受冬奥会“3亿人上冰雪”口号的推动,上个雪季参与滑雪的人数达到了3542万。在小红书平台上,搜索关键词“滑雪”,可以浏览到超过655万条相关的种草笔记。滑雪服饰的搭配、必备装备的选择等话题,吸引了数十万的讨论和关注。
滑雪运动的独特性使其成为消费增长的一座“富矿”,相较于其他热门运动项目如网球和飞盘,滑雪的装备和体验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滑雪装备包括硬件(如雪板、固定器)、软件(如滑雪服、速干衣裤)和配件(如护甲、头盔),即便是最基础的配置也包含十余种不同类型的用品。据行业人士估算,一套完整的滑雪装备基础消费约在5000元至8000元之间。
滑雪还分为单板滑雪、双板滑雪等不同类型,以及高山滑雪、道内刻滑、公园平滑等多种场地体验,这些差异化的场景和消费点进一步推动了滑雪市场的多元化。滑雪作为一项高黏性的户外极限运动,其带来的刺激感和解压效果让人上瘾,促使滑雪爱好者们不断体验,这也是滑雪市场能够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
随着滑雪市场的不断扩大,大量品牌开始涌入这一赛道。国际品牌纷纷推出滑雪系列新品,奢侈品牌、专业运动品牌和快时尚品牌都加入了竞争行列。同时,一批国内新锐品牌也开始布局滑雪市场,推出了速干衣、滑雪服等产品线,希望能够在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滑雪服作为滑雪行业中体量最大的消费战场,成为了各大品牌激烈竞争的焦点。入门级滑雪者往往会选择租赁雪板等硬件装备,而滑雪服则是他们消费的大头。本雪季,品牌间的竞争尤为激烈,不仅专业运动品牌在大力推广滑雪新品,如耐克的ACG系列GORE-TEX雪服和阿迪达斯与冠军选手共创的单板滑雪服,国产户外品牌也在大规模上新。在淘天平台上,凯乐石、迪桑特等品牌的滑雪服款式普遍超过20款。
在大规模的供给爆发之下,滑雪消费者的选择变得空前多样。一位滑雪爱好者表示,现在去大型滑雪场,很少能看到大家穿着相同品牌的滑雪服,每个人的衣着都五花八门,几乎没有撞衫的情况。
电商平台上的滑雪服价格区间也非常大,从高端品牌的数千元到平价品牌的数百元不等。消费人群的偏好也在发生变化,如今的滑雪市场主要由新客驱动,这些新客大多是追求新体验的时髦中产,他们更注重“质价比”,尤其是那些外观时尚、适合拍照打卡的社交属性产品,更是供不应求。
在这一波滑雪消费热潮中,女性消费者无疑是关键人群。新一代女性追求“既飒又美”的审美形象,而滑雪运动正好符合这一形象的展现。随着滑雪市场的兴起,为女性设计的滑雪服逐渐增多,一些新锐滑雪品牌抓住了这一机会快速崛起。
ISSE MIGGA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成立于2022年的滑雪服品牌,在2024年实现了年销售额400%的增长。品牌创始人Raven表示,最初设计款的滑雪服品牌非常少,尤其是在欧美市场,品牌更倾向于传统设计。但从用户需求来看,尤其是新入门的滑雪人群,更希望在雪场里穿得与众不同。因此,ISSE MIGGA抓住了这一需求,快速破圈。
同样成立于2022年的国产滑雪服品牌VECVEC也在近三年来实现了GMV逐年翻倍增长。品牌联合创始人林懿楠表示,VECVEC切中了双板滑雪服的市场空白,推出了价格中等且兼具品质和时尚设计感的滑雪服,满足了市场需求。
除了滑雪软硬件之外,滑雪配件的增长也是本雪季的一大亮点。滑雪护具作为新老滑雪者的刚需产品,迎来了红利期。据天猫行业透露,今年滑雪手套和护具品类的成交增速在50%~60%左右。全国头部滑雪装备零售商冷山旗下的中高端护具品牌Arkus也在2024年入驻天猫正式开售,其创新的非牛顿流体一体成型技术,提供了更加贴身和安全的防护效果。
滑雪市场的快速增长吸引了大量品牌的涌入,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滑雪相关的企业共有超19000家,近一年来有2700多家新增企业。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好事,更多的玩家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