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聪明的人越会骗自己,大脑的4个陷阱你都知道吗?
更新时间:2025-02-07 14:54 浏览量:1
在人生的广袤舞台上,我们参与着各式各样的协作,与同事合作完成项目,和朋友携手解决难题。然而,有一种最为关键的协作,却常常隐匿于我们的视野之外,那便是我们与自身思维的协作。
这种协作,宛如深埋地下的根系,看似无形,却支撑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决定着我们能否达成目标,收获理想的人生。
我们的思维,就像一位忠诚的伙伴,时刻准备着响应我们的指令。它真心实意地渴望我们所想之事,并且永远以我们的利益为出发点。与此同时,它还是一位敏锐的倾听者,对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格外留意。它会依据我们的用词,精准地揣摩我们的行为和感受。
例如,当你频繁抱怨 “考试简直要把我逼疯了”“这份工作让我不堪重负”“老板就是我的噩梦” 时,你的思维会迅速捕捉到这些负面信号,认定你对这些事情充满抵触情绪,进而不由自主地怂恿你拖延、逃避。
再比如,当你满心期待 “好想在床上躺一周,压力快把我压垮了”,思维可能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 “成全” 你,也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感,让你不得不卧床休息。又或者,当你对下周的演讲充满恐惧,嘴里念叨着 “我想尽一切办法也得避开这次演讲”,思维很可能就会制造出偏头痛或胃痛等身体不适,让你顺理成章地逃避这场挑战。
由此可见,我们的思维对语言的敏感度超乎想象,我们务必学会运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向思维清晰地传达我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
大脑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机制,其中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趋乐避苦。这一特性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诸多体现,就拿饮食来说,如果我们吃了某种食物后身体出现不适,大脑会迅速将这种食物与痛苦的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此以后,我们便会本能地对它敬而远之。
同样的道理,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如果我们将公开演讲、攻克难题等成长必经的挑战与痛苦划上等号,那么当未来再次面临类似的场景时,大脑就会立刻拉响警报,让我们产生强烈的抗拒心理。就像小时候在课堂上因为读错字而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这种尴尬和痛苦的经历可能会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留下深刻的烙印,致使我们在日后面对公开演讲时,内心充满恐惧。
所以,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大脑,让它清晰地了解我们的目标,并努力将快乐、成就感等积极的情绪与这些目标紧密相连。
大脑的反应机制也十分有趣,它只对两件事情做出反应:一是我们在头脑中构建的画面,二是我们对自己所说的话语。这两者就像两把钥匙,能够开启不同的体验之门。想象一下,你正在乘坐飞往洛杉矶的航班,倘若你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阳光明媚的海滩、热情友善的人们以及充满乐趣的美好场景,同时在心里不断告诉自己 “这趟飞行一定会非常有趣”,那么你在旅途中大概率会拥有一段轻松愉快的时光。
相反,要是你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些负面的细节上,比如觉得 “旁边那个家伙看起来很可疑,说不定是个恐怖分子,他会不会要炸毁飞机”,那么你的整个飞行体验将会被恐惧和焦虑所笼罩。这充分说明,当我们与大脑协同合作时,学会摒弃那些负面的画面和消极的话语是多么重要。
大脑还特别偏爱熟悉的事物,这一特点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生活状态。如果我们长期陷入拖延、浪费时间、缺乏自信等负面的行为模式中,大脑就会将这些行为视为熟悉的 “舒适区”,不断驱使我们重复这些不利于成长的行为。
反之,如果我们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努力工作、相信自己、积极投入时间等良好的习惯,让大脑熟悉这些积极的行为模式,那么我们就能逐渐摆脱负面习惯的束缚,走向更加美好的人生。就像那些站在行业顶端的 CEO、备受瞩目的演员,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非凡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始终坚定地告诉自己 “我是最优秀的”“我拥有无限的潜力”。
与自我思维的协作是一场深刻而持久的修行,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我们的人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只要我们能够掌握与思维协作的技巧,明确自己的目标,运用积极的语言和想象,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让大脑熟悉并适应积极的行为和信念,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成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无论是在竞争激烈的商业领域,还是在充满挑战的体育赛场,亦或是在复杂微妙的人际关系中,这种与自我思维的协作都将成为我们最强大的武器,帮助我们突破重重困难,实现人生的价值,收获属于自己的辉煌与成就。
文章来源:TED官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