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背后的故事【越剧王熙凤】的饰演者唐月瑛
更新时间:2025-02-07 21:27 浏览量:1
偶然刷到这张照片,归国沈阳留念1953-12-31豆包AI了她的过往,19 岁从朝鲜战场归来。越剧演员大多在舞台上演绎着才子佳人的故事,而她却与战火纷飞的战场产生了联系,这巨大的反差瞬间点燃了我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了解她在那个特殊时代的传奇经历 ,看看她是如何在舞台与战场之间完成这令人惊叹的角色转换的。
1952 年朝鲜战场上的硝烟仍在弥漫,志愿军战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上海玉兰剧团加入了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18岁的唐月瑛成了一名光荣的文艺战士,,跟随文工团踏上了奔赴朝鲜前线的征程。
从踏上前往朝鲜的征程那一刻起,就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紧张与危险,他们乘坐的是装满道具和布景的卡车,一路颠簸前行。司机严肃地叮嘱大家,路上有许多志愿军运输车,一旦有一辆车停下,整条线路都可能被敌军轰炸机盯上遭受重创,所以无论遇到什么紧急情况,都绝对不能跳车以免延误时间。夜晚车队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行驶,为了避免被敌机发现,车灯都被关掉,只能凭借微弱的星光和对道路的熟悉摸索前进。
唐月瑛一行人终于到达了朝鲜的志愿军驻地,被安排住在一个曾经的矿洞里,这个矿洞有五层楼那么深,床铺是用石头叠起来的,墙壁上终日滴着水潮湿而阴冷,演出的场地被安排在洞最下面的第五层,这里原本是战士们平时开大会的地方,所谓的舞台是用泥块堆起的一个凸起。演员们需要下 200 多级台阶才能到达演出场地。白天朝鲜战场的炮火非常猛烈,为了躲避炮火只能躲在矿洞里不见天日,等到晚上炮火稍歇开始为战士们进行演出。
朝鲜的冬天零下 40 度,演出对演员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唐月瑛回忆起那段日子,感慨地说上厕所都冻得睁不开眼睛。每次演出时脸上的油彩一上妆就会冰起来,一开口呼出的气仿佛都要冻成冰,一声梁兄出口嘴巴都冻得合不住了,即便如此演员们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依然全力以赴地为战士们表演 。
除了寒冷生活上的其他方面也十分不便,没有现代化的卫生设施,洗澡、洗漱都成了难题。但这些困难都没有阻挡住他们为战士们演出的热情,尽管条件如此艰苦,但唐月瑛和文工团的演员们的演出却为战士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他们带着《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等经典越剧剧目,用优美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为战士们带去了来自祖国的温暖和关怀 。
每一场演出战士们都看得格外投入,被剧中的情节所吸引,暂时忘却了战争的疲惫和艰辛。演到精彩之处,台下会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演到感人之处不少战士甚至会流下眼泪。有一次在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当演到梁山伯临终之际,一位战士忍不住大喊梁山伯你不要死,跟着祝英台一块跑!这一声呼喊,饱含着战士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的渴望。
战士们的鼓励也通过各种小礼物如子弹壳、小刀、苹果、旗帜等,这些礼物虽然简单,却承载着战士们的深情厚谊。有一次戏演到一半突然断电了,台上台下一片漆黑。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不知哪位机灵的战士打开手电筒带头往台上照,紧接着其他战士也纷纷打开手电筒,靠着这一缕缕手电光,演出得以继续进行,那一刻演员们和战士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唐月瑛所在的越剧队在朝鲜的慰问演出长达 8 个月,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高度认可,全队受到志愿军政治部通令嘉奖。这段在朝鲜战场的演出经历,不仅成为了唐月瑛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让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唐月瑛凯旋回国后,加入了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在这个充满艺术氛围和创新活力的团体中,唐月瑛继续深耕越剧艺术。她不断磨砺自己的演技,将在朝鲜战场上所收获的坚韧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融入到表演中,使自己的表演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感染力 。
1955 年 3 月,唐月瑛转入上海越剧院,成为上海越剧院二团的一名演员。在这里,她迎来了艺术生涯中的又一个高峰。1957 年底上海越剧院二团排演由徐进改编的新戏《红楼梦》,这是一部极具挑战的作品,而唐月瑛被选中饰演王熙凤一角。王熙凤这个角色性格复杂,八面玲珑又心狠手辣,是《红楼梦》中的关键人物之一。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唐月瑛查阅了大量资料,深入研究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在表演上,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嗓音宏亮,将王熙凤的泼辣展现得淋漓尽致;举止雍容华贵,又不失精明干练,在对贾母的前呼后拥中,鲜活地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 “辣子” 性格,让观众仿佛看到了书中那个鲜活的王熙凤跃然舞台之上 。
1958年《红楼梦》进行舞台首演,唐月瑛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和同行的一致好评。1959年为献礼国庆 10 周年,《红楼梦》晋京演出,唐月瑛再次以出色的演技征服了首都的观众,让越剧《红楼梦》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61年上海越剧院携《春香传》再度赴朝鲜访问演出,唐月瑛在剧中的精彩表现,不仅增进了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也让她对朝鲜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情感。
1962年电影版《红楼梦》开拍,唐月瑛在其中饰演鸳鸯。从舞台到银幕唐月瑛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电影的拍摄与舞台表演有着很大的不同,需要更加细腻的表演和对镜头语言的理解。唐月瑛凭借着自己扎实的表演功底和对角色的深入理解,成功地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她所饰演的鸳鸯,聪慧伶俐、忠诚勇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月瑛的戏路极为宽广,除了在《红楼梦》中成功塑造王熙凤和鸳鸯这两个经典角色外,她还在众多剧目中展现了自己多样的表演风格和强大的角色塑造能力。在传统剧目《碧玉簪》中,唐月瑛饰演李夫人。这部剧以其曲折的剧情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家庭的悲欢离合。李夫人是一个善良、温婉且深明大义的女性形象,她在剧中起着调和家庭矛盾、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作用。
唐月瑛在表演中,将李夫人的善良和慈爱展现得淋漓尽致。她通过细腻的表情和温柔的唱腔,把李夫人对子女的关爱、对儿媳的体谅都表现得恰到好处。在 “三盖衣” 这一经典情节中,李夫人目睹儿媳受委屈,却又无法直接出面解决,只能在暗中关心、呵护。唐月瑛通过微妙的眼神变化和轻柔的动作,将李夫人内心的无奈与关切展现得入木三分,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了这个角色的善良与无奈。
在《孟丽君》中,唐月瑛挑战皇后这一角色。皇后身处宫廷,身份尊贵,性格复杂,既有威严的一面,又有作为母亲的柔情。唐月瑛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深入研究了宫廷礼仪和人物的心理状态。她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威严,举手投足间尽显皇后的尊贵身份。在与其他角色的对手戏中,她巧妙地运用眼神和语气的变化,展现出皇后的复杂性格。当面对孟丽君的才华时,她眼中流露出欣赏与嫉妒;当处理宫廷事务时,她又表现出果断和威严。她的表演让皇后这个角色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成为了该剧的一大亮点。
在《打金枝》里,唐月瑛再次饰演皇后。这部剧以轻松诙谐的方式讲述了宫廷中的故事,唐月瑛饰演的皇后在其中起到了调和矛盾、化解危机的关键作用。她的表演既展现了皇后的端庄大气,又不失幽默风趣。在 “劝宫” 一场戏中,皇后劝说公主和驸马要相互理解、和睦相处。唐月瑛通过生动的表演和幽默的台词,将皇后的智慧和慈爱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在《春香传》中,唐月瑛饰演少女角色。这部剧源于朝鲜民间故事,讲述了春香和李梦龙之间的爱情故事。唐月瑛在剧中饰演的少女充满了青春活力和纯真善良。她的表演灵动活泼,唱腔清脆悦耳,将少女的羞涩、勇敢和对爱情的向往都展现得十分到位。在与春香和李梦龙的互动中,她的表演自然流畅,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欢乐和温馨的氛围。
唐月瑛还积极投身于现代戏的创作中,在《女飞行员》中饰演于虹。现代戏与传统越剧在表演风格和表现手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它更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于虹是一个充满理想、勇敢追求飞行梦想的新时代女性。唐月瑛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深入了解飞行员的生活和训练情况,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她在舞台上的表演充满了朝气和活力,通过坚定的眼神和利落的动作,展现出于虹的勇敢和自信。她的表演不仅让观众看到了现代女性的风采,也为越剧现代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唐月瑛从 15 岁拜师徐玉兰,到 83 岁徐玉兰去世,做了整整 69 年的学生。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她不仅在越剧表演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在越剧传承的道路上默默耕耘,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她深知越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也明白传承的重要性。因此她积极参与各种越剧传承活动,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表演经验和艺术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辈。她经常受邀到各地的越剧院校、剧团讲学,为年轻的越剧演员们授课。在课堂上,她认真细致地讲解每一个唱腔的技巧、每一个身段的要领,从眼神的运用到表情的管理,她都一一示范耐心指导,她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深入浅出,让学生们能够轻松理解和掌握。
唐月瑛在培养越剧人才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她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许多人如今已成为越剧界的中坚力量。她对学生们关怀备至,不仅在艺术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也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她经常鼓励学生们要热爱越剧,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追求艺术的进步。她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越剧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2021 年 10 月 22 日,这是一个让越剧界悲痛万分的日子,越剧表演艺术家唐月瑛因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 87 岁,她的离去如同一颗巨星的陨落,让整个越剧天空都黯淡了几分。唐月瑛的艺术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越剧人不断前行。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角色的深入钻研,对传承的无私奉献,都将成为越剧界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流传下去。唐月瑛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的艺术形象、她的音容笑貌,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她的越剧传奇,也将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