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笔网评】“鄂”舞翩跹解纠纷,夯实支点固根基
更新时间:2025-03-28 16:14 浏览量:3
支点建设,关键在于筑牢民生工作的根基。鄂州积极作为,运用“枫桥经验”着力解决基层矛盾。3月26日,“荆楚政法基层行”第三期采访活动首站抵达鄂州市。在这里,从网格员到调解员,从专业力量到群众智慧,记者深切感受到多元共治的生动实践在综治中心落地生根,通过“一站式”服务,为居民化解基层矛盾纠纷。“鄂”舞翩跹解纠纷,夯实支点固根基。
多元共治,各展所长。“枫桥经验”在鄂州这片土地上书写新篇,呈现出基层解纠纷、化矛盾,多元共治的良好态势。网格员穿梭于大街小巷,敏锐察觉矛盾隐患;调解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高效解决各类纠纷;政法力量积极介入,传递司法温情。基层民生事务琐碎繁杂,百姓生活头绪万千。基层治理工作需在这纷繁复杂中保持有条不紊,从千头万绪里梳理出清晰思路。唯有如此,方能如诸葛亮轻摇鹅毛扇,让各类纠纷矛盾迎刃而解。
主动作为,法情并济。基层是支点建设的根基,夯实根基的关键在于将矛盾化解在日常,避免小矛盾积累成大问题。“调解并非简单‘和稀泥’,而是要精准找到法理与情理的平衡点,让破裂的关系重归融洽。”秉持这种智慧,家庭矛盾得以妥善解决。“法律是底线,人情是润滑剂。以文化浸润人心,往往能打破矛盾‘死结’。”运用这种方法,邻里纠纷迎刃而解。“正是因为我们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帮助村民,村民把我们当作亲人,所以调解时他们愿意听从劝说。”凭借这种情怀,精细化服务得以打造。法治与温情“双向奔赴”,以法治之理,融柔情之润,营造和谐合理的局面,从而“理”出基层民生的和谐、美好与有序。
直抵人心,共赢发展。基层工作的关键,在于做到群众心坎上,唯有如此,才能与群众同频共振,实现共赢。“三代人同住,矛盾易如滚雪球般积累,但孩子不应成为牺牲品。”这一洞察抓住了家庭成员的关切所在。“我当时联想到‘六尺巷’的典故,好在双方都通情达理,又是多年邻里,经我们多方劝说最终达成和解。”这份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人动容。主动与“公检法司”等专业力量对接,开设坐班制的“法律门诊”,提供点单式“法律援助”,创设“巧法心桥”“梁法巧治”“巧护乡村路”“巧警在身边”等特色服务项目,满足群众内心需求。这些工作理念,营造了家庭温情,促进了邻里和谐,普及了法律知识。群众矛盾减少,基层秩序井然,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也得以提升,从这里走出了“全国三八红旗手”“荆楚最美调解员”“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专家”。
激活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释放强大动能,实现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枫桥经验”在鄂州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作举措与方法。以“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为引领,推动规范化建设与实战化运行全面覆盖,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以上。以综治中心为枢纽,整合各类资源,创新工作方法,用实际成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荆楚政法工作基层铺展,鄂州实践成果飘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