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中纪委打虎: 北大才子, 艺术博士, 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被查, 绝不姑息

更新时间:2025-04-05 01:41  浏览量:2

2025年清明假期,人们正忙着扫墓踏青,一场突如其来的“反腐风暴”打破了春日的宁静。

4月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连发两则通报,将中国舞蹈界两位重量级人物推上热搜。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原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双双被查。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反腐也到了文艺界!

特别是冯双白,曾以《花木兰》《水月洛神》等舞剧享誉国际的“艺术大师”,竟在71岁高龄卷入违纪违法的泥潭,实属可悲。

舞台上,他用足尖书写过无数家国情怀;舞台下,他却以“严重违纪违法”的标签仓促谢幕。

这戏剧性的反转,像极了他笔下歌舞剧的悲欢离合。

1954年2月,冯双白生于吉林长春的知识分子家庭。

北大中文系的求学经历,为他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底蕴。

朱光潜“不通一艺莫论艺”的箴言,更使他在1982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史论系,开启舞蹈学术生涯。

那时的他,带着学者特有的执着:为研究民间舞蹈,他踏遍新疆戈壁、海南黎寨、云南雨林,甚至在春节期间蹲守北京农村记录秧歌社火。

为撰写《宋辽金西夏舞蹈史》,他在敦煌壁画前揣摩千年舞姿,在故宫档案中钩沉乐舞制度。

这些田野调查的积累,最终化作12部学术专著和4部国家级课题纪录片。

其中《图说中国古代舞蹈史》更斩获2003年中国优秀文艺图书奖。

理论与实践的双轨并行,让冯双白迅速崛起,响彻国内外。

1990年代,他担任《舞蹈艺术》副主编,将晦涩的舞蹈理论转化为大众可读的评论文章。

2000年代,他策划央视首届电视舞蹈大赛,让“阳春白雪”的舞蹈艺术走进千家万户。

真正奠定其业界地位的,是舞剧创作上的突破。

从《咕哩美》对南海渔家文化的诗化呈现,到《风中少林》将武术与舞蹈的刚柔并济,再到《花木兰》以现代编舞重构古典英雄叙事。

他的作品包揽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等顶级荣誉,更让中国舞剧在国际舞台赢得话语权。

2015年当选中国舞协主席后,冯双白的职业生涯攀至顶峰。

他推动“中国舞蹈日”设立,策划“一带一路”国际舞蹈季,甚至在2022年编剧的《金陵十三钗》中,用肢体语言重释战争中的女性觉醒。

聚光灯下,他是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是春晚舞台的常客,是高校讲坛上谆谆教诲的博士生导师。

2023年河南春晚,他带着舞蹈《唐宫夜宴》团队谢幕时,弹幕刷满“文化自信”的赞誉。

光鲜形象的背后贪腐早已涌动。

2025年4月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一纸通报撕开表象:冯双白因“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与其同时落马的还有原舞协副主席罗斌。

通报虽未披露具体案情,但“驻中宣部纪检监察组”与“安徽省监委”的联合办案模式,暗示问题或涉及宣传文化系统的资源寻租。

耐人寻味的,是在被查前三个月,冯双白还以主席身份主持了“全国舞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座谈会”,会上他痛心疾首地强调“艺术家要守住底线”。

如今看来,他当时说的这话,简直是扇自己嘴巴。

冯双白的坠落,恰似他笔下舞剧的最后一幕——繁华散尽,真相浮现。

从北大才子到阶下囚徒,从文化使者到反腐典型,这场清明反腐风暴不仅撕开了艺术圈的光环。

更警示着:无论头顶多少桂冠,一旦背离初心,终将付出代价。

当舞者的足尖触碰法律红线,再华美的旋转成了人生溃败的注脚,也见证中央纪委“打虎拍蝇”的决心从未动摇。

正如有人评论:“艺术需要自由,但自由之上更有法纪;舞台可以虚构,但人生不容彩排。”

(本文重在倡导反腐正能量,重申国家反腐之决心,增强人们之信心,不针对任何单位和个人,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写作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具体案情以官方通报为准,请读者理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