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海昏侯墓前记

更新时间:2025-04-05 06:24  浏览量:3

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多云

清明时节雨纷纷,但今日南昌的早上没有下雨,只是多云而已。从酒店到海昏侯博物馆不过四十公里,网约车却堵了一个半小时。司机师傅说,平日里都不堵的,今日是清明节,所以堵车。我们看见许多人乘坐扫墓车去扫墓,或者一家人还带着纸烛步行去扫墓。

这场景让我想起了《论语》中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意思是:暮春时节,春天的服装已经做好,领着五六个人,带上六七个孩子,在沂水边沐浴,在舞雩台上任风吹拂,唱着歌一路归来。这就是儒家推崇的人际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理想。

博物馆建在荒野里,灰白色的建筑伏在细雨中,像一座现代人给汉代修的纪念碑。周围的环境相当优雅,还有小池塘,我们忍不住跑到岸边,看见许多鱼儿在水里跳跃。这一切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我们请了一位解说员,她就从展厅入口处立着刘贺的画像开始讲解,她告诉我们这只是一个模糊的侧影,史书说他“青黑色,小目,鼻末锐卑”,长得极丑,不过有一米七到一米八的个子,然而终究是个被史官潦草勾勒的失败者,看来历史的确是被胜利者书写的。

金器展柜前挤满了人。马蹄金在射灯下泛着哑光,边缘还留着铸造时的毛刺。解说牌上写:“共出土金器478件,总重约115公斤。”数字很重,却压不住一个落魄侯爵的一生。刘贺被废时,霍光说他“行昏乱,危社稷”,说他在位27天,竟然干了一千多件不合礼数的事情,也就是说平均每天干四十多件坏事。但那些金饼麟趾,或许才是他真正被废的理由。黄金不说话,只替主人守着被剥夺的权柄。

转过廊角,玻璃柜里躺着几卷碳化的竹简。放大镜下能辨出《论语》残句,字迹工整得近乎虔诚。史载刘贺被废时仍“持玺不授”,后来在江西的封地里,他是否也常在竹简上抄写圣贤之言,试图说服自己接受命运?两千年前的墨迹比金器更锋利,剖开了一个政治牺牲品的精神自救。

海昏侯墓出土了一件让人惊喜的文物:孔子徒人图漆衣镜,上有孔子及其五位弟子的画像和传记。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孔子像,也是唯一的一幅早期孔子肖像。传记的文字说:“孔子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异也。”——按照汉代一尺相当于现代23厘米换算,2米21!只见这位瘦高的孔子,身着长袍,头戴小冠,腰间束带、佩具剑,脚穿白色翘头履。虽然面目模糊,但能看到留着长须。

后世的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这句话所表达的意义,在两汉时期就有了。比如刘贺墓这个衣镜上的铜镜,是“正衣冠”的物件;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都是“史”,即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孔子与弟子的画像,都是圣人像,也就是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也能通过它想象刘贺的矛盾、不甘与彷徨。我站在这面衣镜前,感受到两千多年前它的主人也立于此处,呆望着孔圣人,凝神思考着过往,独自咀嚼着个中滋味。

最深处是复原的车马坑,五辆真车二十匹马的骸骨保持着奔逃的姿势。解说员说这是汉代“驷马安车”的最高规格。我突然想起《汉书》里那句“贺到济阳,求长鸣鸡,积竹杖”——被贬途中还要收集玩物的荒唐王爷,和眼前这精心准备的身后世界,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他?

在墓园遗址前默默祭奠着这位曾经的废帝。青烟混着雨丝,碑上“海昏侯”三个红字洇出水痕。二十七天皇帝,三十三年余生,十万件陪葬品。时间把所有的戏剧性都压平成考古报告里的数据,只是对于刘贺来说,他一直都想恢复自己诸侯王的身份。从海昏侯墓园的规制上来看,他最后还是以列候的身份下葬的。但是从考古发掘来看,海昏侯是按照侯的规格、王的规模、甚至有点皇帝的痕迹来下葬的。

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述了刘贺在豫章郡的心态,“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回程时后视镜里博物馆渐渐缩成一个小白点。两千年前刘贺从山东昌邑到江西豫章的流放路,是如此漫长和艰辛。黄金没能买通生死,竹简未能解惑人生,倒是今人用混凝土造的博物馆,意外完成了对失败者最体面的收容。